第三六二章 太监的作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汉帝国时期,无论身居皇位的皇帝是如何低能,但只要没有强大到造成广泛动乱的天灾,这个帝国都能正常运转下去,而且皇帝甚至不用担忧被完全架空。

    作为沟通理论上的最高权力者皇帝,与宫外实质性权力者往往是大将军的重要桥梁,宦官们是皇帝对抗官僚体系来掌握权力的重要盟友。

    这些“三无”无下体、无妻子、无子嗣人员权力,乃至生命的唯一保护就来自皇帝本人,因此相比于在各个程度上都想要限制皇权的官僚或者外戚,他们对皇帝的忠诚才是最高的。

    因而,任何一个实际的最高权力者皇帝或者太后,如果想要获得独立的政治自由,势必就要依赖于宦官。

    在宦官们的努力下,即便窦氏、梁氏、阴氏这些外戚力量如何强大,皇帝都没有彻底沦为傀儡的危险。

    但如果宦官失去力量,或者在斗争中落败,那么作为宦官的保护人,同样也是被保护人的皇帝,就会很容易沦落为大将军,以及他的盟友,职业官僚们的傀儡。

    人们在谈起东汉末年政治崩溃之时,总会将罪过全部归结到以“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身上,然而,这显然是受到前文所提,掌管舆论的士人们的误导。

    人们普遍认为,是十常侍等人的贪污腐败,导致了政治的污浊,而党锢之祸更是给了他们攻击的口实。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得出结论,真正导致东汉末年政治体制崩溃我们在这里不谈王朝整个崩溃的原因而只论政治层面的,正是在少帝时期,对两千余名宦官的屠杀。

    宦官这一重要政治体的一扫而空,非但没有达成让东汉政治清明的初衷,反而使得权力天平完全失衡,皇帝最终只能沦为了傀儡,而没有力量去反抗权臣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需要依赖于太监的,都是些能力低下、久居深宫的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始皇帝应该不会需要他们。

    如果这么想,那就错了,错得很离谱。

    始皇帝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位皇帝。

    但他并不是第一位君主。

    事实上,大昭,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国祚了。

    而始皇帝,在事实上,同样是一位久居深宫的国王。

    虽然无论是政治智慧还是识人眼光,始皇帝都是扶苏所见过的第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样是血肉之躯的他,就能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掌控这么大的一个帝国。

    始皇帝依然需要宦官,而且是能力极强的宦官。

    看看宦官们需要平衡的,被王上招揽到身边的这些人吧。

    李斯、王翦、白起、甘茂、王绾,甚至他太子扶苏,要制衡这些天之骄子,哪里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

    整个宫廷从上到下细细数,也就只有赵高一人。

    这才是王上要保下赵高的最重要的原因。

    没有赵高,宫廷内外的权力平衡就将被破坏,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王上本人。

    扶苏毕竟也是在权力中心浸淫了多年,这一点他还是看得清的。

    将自己代入到始皇帝的角色中去后,扶苏发现如果换作是他自己,或许也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毕竟相比于能够威胁到王权的群臣,乃至于太子,宦官才更是值得信赖的。

    “禀太子,有一位自称太子故交之人,正在府衙门外求见,看打扮,像是个游医。”

    正当这一顿早膳接近用完之际,侍卫统领高进却入门禀报说有人求见。

    “又是故人”扶苏倒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成了故交满天下之人了,“他可有通名”

    “有的,其人自称为曷。”

    扶苏与李清俱是面色一凝。

    曷这不就是那个在地牢中据称是畏罪自杀的武功县县尉的名字么

    这算什么,怨鬼索命

    不应该啊,哪有这么有礼貌的怨鬼,索命之前还先请见的

    扶苏看了看李清,李清也看了看扶苏。

    两人面面相觑片刻,最终还是扶苏拿了主意,“让他进来。”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白天的来,总比晚上偷摸摸地来好。

    高进领命而走去带人,李清有些脊背发寒,“太子帐下,可有没有什么高人”

    “高人没有,倒有一本经书。”

    这还是樗里偲看完,自己之前在路上闲着没事拿来当小说看的。

    不过当高进领着人进来之后,扶苏就发现自己是多虑了。

    此曷,非彼曷,而且的确是扶苏的故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