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天,凉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不足。

    比如在兄弟中年齿较小难堪大位,只是借了母亲宗族的势力才得以继承王位。

    比如继位之时没有辞让,一得知父王被扣押,便决定要继位为王。

    不是因为楚国群龙无首,母亲与春申君几乎是恳求着自己迅速继位以作为旗帜联合各方。

    而只是由于自己德行有愧,一想到能够成为楚王就喜不自胜,忘了三辞三让了。

    然后,就是写到全因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楚国的战败。

    是他,不顾两国实际上的实力差距,一定要与大昭开战。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这都是我熊横一人的罪责,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这是汤诰中的一段话,是商汤在推翻夏桀暴政后,用以安抚四方诸侯的诏令。

    由于内容详实,来历权威,汤诰一直被认为是帝王罪己诏的“模板”。

    开战是由于熊横的一意孤行,那么战败呢

    将士用命、百姓无辜,为什么楚国会败呢

    当然不能是各大氏族只顾争权夺利使他的大楚朝堂四分五裂,也不是郑袖以一己私利枉顾国家利益,更不能是楚王熊槐被亲情所骗。

    “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让国家遭遇这样的困境,都是出于我一个人。

    全都是因为他熊横这个做王上的能力不足。

    楚国建国八百年了。

    但直到如今,楚国仍然未能建立起中原国家那样的中央集权,而是分散的部族制。

    甘茂曾分析得很透彻国土太大,导致氏族太多,氏族在当地权力过重,君王无力实际管辖。

    楚国历代有雄心的楚王并非没有想过要变法改革,建立王权。

    最著名一次变法当属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

    这也被誉为封建时代中最深刻的一次变法。

    然而最终,这次变法以楚悼王的突然离世,老氏族反扑杀死吴起而告终。

    楚王,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的共主,实际上对于各族的影响力很有限。

    如果他将战败的罪责推到各大氏族的身上,只会在根本上摧毁这个国家的根基。

    郑袖即将入寿春为太后,她的儿子将要继位为楚王。

    如果此时将罪责推到郑袖身上,等于是在否认未来楚王的正当性,这对大楚而言同样是致命的。

    而先王,就更不能担责了。

    即便天下人都知道这一切的开端,都在于熊槐不听春申君、屈子、公子兰的劝阻,执意要赴武关会盟。

    但就算只是出于人子的孝道,熊横也不能将罪责归到先父的身上。

    更何况死者为大,楚人对怀王的怀念,或许将成为接下来能够支撑他们渡过未来黑暗日子的明灯。

    熊横不能亲手熄灭这盏灯。

    思来想去。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取舍思量。

    熊横早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将所有的罪责都归于他一人身上。

    又是一阵秋风吹透帷帐,将熊横已有了白丝的长发吹散。

    天,凉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