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兰若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济基础的。

    “身毒在中原西南数万里之遥,主持辛苦了。”

    扶苏随口一提,却让老和尚惊奇不已。此时交通和信息闭塞,无论西域还是中原,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有“身毒”这么一个地方,能够确切知晓地理方位的,扶苏还是他所见的第一人。

    “公子学究天人,贫道叹为观止。”

    嚯,成语都用上了,看来这和尚来中原有段时间了。

    被当做寺庙的的这一处院落虽有四进,不过与在外面看起来一样,寺庙的占地并不太大,远不如后世大相国寺那般气度恢弘。

    在主持和尚的带领下,没走上几步,几人就被引入了一处还算宽敞的大殿中,显然是用来供待客的。

    而郑袖是女眷,不便见客,又因幼子的关系,早早便告辞,在另外的和尚带领下,去到了后院歇息。

    原本扶苏还担心寺庙不允许女子入内,觉得高进办事不靠谱。

    不过看主持对于女子的态度,看来并无后世小说中说的那样,不准女子入内的说法。

    殿内出乎扶苏意料得没有佛像,也不知是没钱盖,还是此时并不时兴偶像崇拜。

    而其他陈设也与中原一般家庭并无不同,除了眼前穿着三衣,袒露右肩的光头和尚,完全看不出此地是寺庙。

    进殿之后,主持命人奉上清水,然后对扶苏及其身后几人道“请坐。”

    于是几人四下按着主宾落座,扶苏与主持一起坐在了上首。

    “主持来中原看来已有不短的时日了吧。”

    “从入境时算起的话,刚好已经七年了。”

    时间倒是有点巧合,自己来这个世界的时间恰好也是七年左右。

    七年时间,寺庙里连一个中原出身的和尚都见不着,看来佛教的发展在此时真是完全不上道,远没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那般普遍。

    说到这里,扶苏有些好奇,这群从印度经西域来到大昭的僧人,当然是没有验传身份证和通行证的,在律法森严的大昭,是如何入的境

    总不能是偷渡的吧。

    好奇之下,扶苏当即便问了出来。

    “回公子的话,贫道来时,是带有阿育王手写国书,作为外使身份来拜会昭王的。”

    作为使节,那倒能解释如何入的关。

    “如此说来,主持是觐见过王上的”

    老和尚露出了苦笑,“的确有幸见过,只是只是王上对佛法并无兴趣,只随意赏了些钱财,问过孔雀王朝,以及阿育大王的一些事,便将我等打发了。”

    这倒是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佛教讲究的是轮回转世,将希望寄托于后世,这与如今中原力争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显然不符。

    只有在乱世的无望岁月中,比如南北朝时期,人们才会将信仰寄托在佛教上,为今生的苦难找一个未来的希望。

    而始皇帝更是想要长生,对于轮回什么的,更是没什么兴趣,至于佛家所谓的因果论,就更不会让人愉快了。

    想想看,你告诉一个王者,他这辈子享用的福,来生就要偿还,这还不让人生气

    而且最过分的是,来世甚至有可能连人都做不了,什么做牛做马,甚至还要做虫蟊。

    想想都接受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