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遗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耍赖一般的小手段,英才济济的昭国朝堂难道还真的束手无策了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早在小朝会定策的当日,就早有人提出了一个稍显下乘的方法。

    拟伪诏。

    然而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却被否了。

    看来始皇不太喜欢这个下乘的方法。

    在扶苏看来,这当然并非是因为始皇有着超出常人的荣誉感。

    政治外交,哪里来得多余的荣誉可言。

    只能是因为此举虽然简单,但后患太多。

    而且大昭能够想得出的方法,熊横那里肯定也早有打算,贸然如此行事,说不得又会落入到令一个圈套中。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和谈在还未正式开始之际,便陷入了僵局。

    这给扶苏接下来要面对的局势提了一个不太令人愉快的醒。

    谁也没有料想到,这个僵局是被一个女人打破的。

    被一个从楚国跋涉数千里来到大昭寻求政治庇护的女人。

    郑袖。

    当扶苏亲眼看到这封由楚王熊槐亲笔手书,又经由郑袖交托给华阳夫人之手,最终呈送到始皇帝面前的遗诏时,除了与他人一般的震惊之外,心中却也不无钦佩。

    这封遗诏用词简陋,显然熊槐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笔墨浪费。

    整封诏书的正文内容只有短短八个字。

    “废屈氏,立郑袖为后。”

    熊槐写这封遗诏的用意如何,或许已经成了个谜。

    有人相信这是因为熊槐直到死都念念不忘郑袖的妩媚,到了最后关头还是被郑袖所迷惑,不惜出卖整个楚国,也要让心爱的女子离开咸阳,回寿春做她念想了一辈子的王后,如今的太后。

    但包括扶苏在内的一小部分人还是愿意相信,这是熊槐仅凭借从华阳夫人所带给他的破碎信息中独立推算出接下来两国的局势,最后做出了这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楚国有生力量,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的举动。

    这就是扶苏之所以会感到钦佩的原因。

    以扶苏能够处在前线,毫无迟滞、疏漏的消息获取能力,也要在身边多位谋士的梳理帮助下,才得以能够清楚昭国想要留存楚国,以牵扯山东列国的意思。

    而被深锁宫中的熊槐,却仅凭着大战之后的三言两语,竟然对昭王的意图便猜了个大概。

    你的敌人,永远是最了解你的人。

    这句话在熊槐与始皇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非但如此,熊槐甚至极有可能因为了解自己的儿子,猜测到了熊横可能采取的反对手段,提前给郑袖留了一封不但可以用来帮助她逃离藩篱,还能一举打破僵局的遗诏。

    当然,这其中有没有报复屈氏,以及屈原的意思

    很可能是有的。

    钦佩之余,扶苏还是有些遗憾。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为何要到了最后难以挽回之时,这位楚王才真正展现出了他那令甘茂这等老狐都称赞不已的能力

    若是这份敏锐得令人脊背都稍有发寒的洞察力早早发挥哪怕只有三成,武关之谋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是被所谓的亲情蒙蔽了双眼

    还是太过自信,不认为昭王,乃至屈原会对他下手

    扶苏甚至还忍不住考虑过,是否熊槐同样在利用这样的机会,想要将昭国的目的暴露出来,以此刺激列国合纵,只是在最后却被屈原的刺杀给破坏了

    毕竟在当时,虽有严关在前,熊槐还是有些机会逃出生天的。

    如若真的让他跑了回去,天下局势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熊槐毕竟已死,这猜测最终却也只能是猜测罢了。

    更让扶苏感兴趣的是,熊槐所留的遗诏,真的只有这么一封吗

    虽然只偷带出一封遗诏来就已经令人匪夷所思,但万一呢

    之所以说匪夷所思,是因为熊槐所受到的监管是十分严格的,除了昭王以外的探访者,甚至包括华阳夫人在内,都会受到严格的搜身。

    当然,夫人所面对的搜身不过是装样子而已。

    可郑袖的不是。

    脱光衣服之后,郑袖还有哪里可以藏得住这封写在衣服内衬上的遗诏

    扶苏坏笑着看向那封被始皇看过之后就扔到桌上的,如同碎布片一般的遗诏。

    看来王上与自己想到了一处。

    “请大王准许郑袖带着小公子回到寿春。”

    扶苏止住了那点古怪心思,将视线放到了正长跪于地,恳求始皇放行的昭王身上。

    “有郑袖作为太后处在宫中保护,小公子继位之后,也不会落入歹人手中,妾也能安心一些,请王上成全。”

    说得真好。

    扶苏差点忍不住击节赞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