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咸阳来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比前线的将领更值得咨询的。

    想必除了扶苏这边,将军与白起那里,同样也是收到了的。

    而且相对而言,将军那里的结论想必是占了更多权重的。

    只是因为扶苏本身出使过两次楚国,或许被始皇认为了是对楚国局势更为了解的人吧。

    将信从头看到尾,扶苏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信中没有丝毫关于租佣调改革的内容。

    停征口赋、减少田租,可以以佣金代替徭役,这些是扶苏在奏疏中详细解释给始皇的。

    然而在始皇的回信中,除了对伐楚和谈的咨询,没有半个字是与租佣调有关的。

    放下信件,扶苏忍住了食指敲击桌案的冲动。

    怕吵醒好不容易睡下的婴孩。

    是始皇对此毫无兴趣,还是觉察到此举会对贵族大户们造成的冲击,使得就连始皇都觉得有些棘手?

    隔了两三千里要去揣摩王的心思,即便对于已经从甘茂那里学了不少的扶苏而言,仍觉雾里看花。

    不过此事不急,即便是到了统一之后再行也完全来得及,只是到时因为大规模的六国遗民涌入,会使局势会更为复杂一些罢了。

    况且,这也是急不来的。

    扶苏要停征口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鼓励生育。

    昭国的问题并不在于土地兼并。

    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必然导致了兼并的发生,然而在这个地广人稀的时代,比土地兼并更显著的问题是可以进行耕作的人口太少。

    尤其是赖以成为昭国根基的昭人还是太少。

    随着郑国渠的开发,关中千里盐碱地变成沃野,使得关中人口一再膨胀,但这还不够。

    在始皇,以及扶苏对未来的构思中,关中的人口至少还要再膨胀两倍,甚至三倍,才能堪堪止住关中不断流失的血液。

    而田租的减少,自然是鼓励拓荒。

    拓荒而得的土地,可以免征三年的土地税。

    人口与耕地,这是这个时代,乃至于人类整个封建时代都最为重要的根基。

    但这与新兴土地贵族的利益相违背。

    而要统一天下,靠得正是这些新兴的贵族。

    因为这些贵族的兴起,正是凭借军功的。

    前面提到过,昭国的土地制度,是与军功制紧密而成的。

    有多高的爵位,才能享有多大的土地。

    并且随着爵位的提升,需要向国家缴纳的赋税就越少。

    如此一来,为了减轻赋税,没有实力在战场争取军功的平民,在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的压力下,自然会想要托庇到高门大户的门下。

    那么如果扶苏推行新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呢?

    能够成为自由农,有谁会愿意做别人的奴隶,即便这个地主目前还是很友善的?

    是在统一之前趁着大户们的实力还未鼎盛就进行限制,还是留到统一之后再卸磨杀驴?

    这便是摆在始皇与扶苏面前的难题。

    更难的是,这一次,扶苏无人可以讨论。

    樗里偲、蒙恬,乃至于甘罗李清等人,无一不是出身于新兴地主贵族的家庭。

    而扶苏的新法,正是要对他们的家族开战。

    不经意间,扶苏的手指滑向了桌案的边缘。

    那里,静静躺着最后一封还未开启的信件。

    白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