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三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败军来势如此凶猛,就连联军竟也一时不能阻止。

    赵括部方才经历了项燕亲卫的全力猛攻,此时更是不敢稍作阻挡,唯恐被冲散,只能紧守战阵,再令蒙毅与田楷率骑军驱赶败军。

    “项燕呢项燕去哪儿了”

    嬴显此时却没有沉浸在大胜楚军的喜悦中。

    带着麾下紧紧跟随的上百亲卫,嬴显徒劳地城外一片混乱之中寻找着可能是他战场生涯中最大的功绩。

    然而在这一片如同沸腾滚水的败军浪潮中,要找到一个人实在是大海捞针。

    眼看败军越来越多,行进逐渐受阻,即便心中痛恨,嬴显也只能放弃了生擒项燕的打算,先勉力向赵括部靠去。

    “随我冲杀”

    李放杀得兴起,根本不在乎被伤了的手臂还在流血。

    被项荣所阻的愤怒此时需要释放,李放牢牢盯着那个在一片溃乱之中仍能聚拢起一部人马的身影。

    若能将其斩落马下,李放便觉此生足矣。

    “齐军动向如何”

    这是廉颇正式入楚,与春申君等人商讨应对六国伐楚之计时所问的第一个问题。

    由这个问题的解释,廉颇陈述了自己的楚国战略。

    即不再因为地理相距过远的原因将整个楚国划分为不同的战区,而是以整体的方式来针对联军指挥不一的缺点。

    而这一战略的起始就在于洞察齐军的动向。

    廉颇问得可谓一针见血。

    若没有齐军水师支援,即便扶苏设了赵括伏兵,然而在楚军水师封锁之下,无法渡河的赵括或许到了留城之战落下帷幕之际,仍只能选择壁上观。

    若没有齐军步卒与赵括部合力将项燕的近卫军以鱼鳞阵牢牢锁死,嬴显,或者说韩信即便再藏掖下一万骑兵,也无法真正威胁到项燕。

    然而问题是。

    廉颇问得太慢了。

    楚国毕竟还是太大了。

    即便上层不再自行将楚地战局割裂开来,但地理上的广袤就决定了高层的一切决定,到了基层往往都已是事后。

    齐军二十余艘战船突然从沂水南下到达下邳的情报送到廉颇手中之际,这个未能引起楚军内部任何瞩目的情报,立刻就让廉颇坐不住了。

    楚军之所以并未对这等情报如何瞩目,是因为下邳本就是齐楚交界之地,两军势必都会以大军驻扎攻伐的重点地域。

    更何况,下邳是位于齐国境内的。

    齐楚开战在即,齐国将水师调往自家境内的战场前线,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为正常的

    如果廉颇的整体战略早早传达到位,或许对北线战事有些心思的东线将领,就会明白这个情报对于正领了楚军半数野战力量围困留城公子扶苏的项燕军,有何意义。

    下邳,不但是齐楚两国的交界处,同样也正是泗水与沂水的交界处。

    从下邳往西北沿泗水北上,五天时间即可到留城。

    与盲目自信于白起南下的楚军其他将领不同,廉颇虽然从未见过公子扶苏,但他对这位有“知兵”之名的大昭贤公子并不陌生。

    齐王建与公子扶苏那著名的“友谊”,对于齐王建帐下最为重要的将领,廉颇更是知道得十分清楚。

    在白起南下之际,扶苏所能仰赖的援军,就只有齐王方面。

    而以扶苏的知兵,若是齐王的援军完全没有期盼,那他怎可能在留城作茧自缚

    此战,不用考虑胜败了。

    廉颇从思考中清醒过来,决意立刻去找春申君。

    虽然留城前线的战报还未确切传来,但廉颇知道,此时再说胜败恐怕已经太晚,只有想办法先图存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