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上帝视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该如何做都不甚明了了。

    这难道就是人们说的当局者迷?

    心中烦扰,暑夜就越发显得恼人。

    扶苏辗转再三,终是断了早睡的念头,披外衣出了门。

    不同前几日的月色迷人,今夜月光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璀璨辰星。

    月朗星稀,只有月色不那么清亮之时,漫天的星辰才有机会将自己闪烁在星空中。

    懂得些宇宙学的扶苏明白,月亮虽然看起来在夜空中最为明亮和巨大,只是因为它距离地球最近而已,那些看似只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辰,其实很多远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隔了数百,甚至千光年,才令人觉得光线微弱而已。

    念及此处,扶苏心头微动,似乎有了一点明悟。

    项燕,就是如今离自己最近的那颗月亮。

    那么这颗“月亮”在自己眼前遮挡住的,是那些看似光芒微弱,实则大了许多的“星辰”呢?

    稍稍有了些思绪,扶苏的困意便更清淡了,脚下的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遇到需要集中精力思考的问题,扶苏如今已经养成了舞剑的习惯。“剑。”

    身后的高进闻言,立刻前奉公子的佩剑湛卢。

    拔剑在手,扶苏没有急于舞起,而是细细端详着湛卢在点点星光之下的剑身。

    同样是通体漆黑,但湛卢丝毫没有承影那般的杀伐气,黑色但光泽的剑身给人的感觉十分中正平和,正合剑的君子意气。

    这也是扶苏在湛卢和纯钧中更喜欢湛卢一些的原因。

    相比于同样正气凛然但杀伐意更重的至尊纯钧,代表着至仁的湛卢更符合扶苏的心境。

    如今的扶苏对于“仁”的概念,早已不再停留到儒家所言的单一的仁。

    在老师韩非的提点教诲,及其留下的韩非新说的熏陶之下,扶苏已经自己从儒道法之中摘取了些落叶飞花,更从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中吸取精华,组成了自己命名为“帝王之仁”的学说。

    帝王爱民,却不是父母之溺爱,也不能是天地不分厚薄亲疏远近的博爱,而是从远古先贤时代已经开始流传,经由《尚书》、《国语》等不断演化而来的爱民。

    挥剑起势,扶苏暂时中止了对湛卢所带来的,关于“仁”的思考。

    帝王之仁如今只是初成,日后还有更多时间来完善思索,如今更为紧迫的,是要探究出项燕如此反常举动背后,有何隐秘。

    要想明白这一点,首先就要将视野暂时拉远,不再只集中在项燕兵临城下的楚军,甚至只集中在楚国身。

    为何当日远在咸阳,扶苏还能将赵国,乃至列国的动向都能判断得不离十,令将军也赞叹为“知兵”?

    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后来者的优势,让扶苏自觉不自觉地用帝视角来看待问题。

    那么如今,扶苏就要通过将心神完全沉浸到剑舞中,重新启用他的“帝视角”。

    不同于月华的,如同碎屑般的星辰之光借由湛卢的黑色剑身倒影在扶苏身周,一如他脑中还未被串联而起的点点思虑。

    剑身反复穿插,扶苏开始将这些散落的碎片逐渐整合成被项燕掩盖在身后的真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