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极尽哀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互相递了几句宽心言语,许是这几日迎来送往让老人家太过劳累,司马氏起身告辞,只留下了司马家的长子陪坐。

    扶苏起身目送老夫人离开,重又坐下端详起对面的司马家长子,司马靳的父亲,司马珩héng。

    不同于司马错祖孙两代人的道路,司马珩选择在政界一展长才,然而不知是否司马家只有武将天赋,已经年届五十的司马珩目下却还只是身居“区区”中大夫之职。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在五十上下就得以在中央任职高官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然而作为司马家的长子,这样的成就甚至还比不得他的儿子,已经得以出任平北将军,亲掌一军兵马的司马靳。

    司马珩与其父一样,都有着高耸的额头以及宽阔的耳垂,只眉目之间却柔和了许多,或许是继承了其母的眉眼。

    虽然与司马靳关系亲近,与老国尉也是忘年之交,但扶苏与司马珩往日里却少有往来,此时更不知是要以面对好友的父亲还是以面对故交的儿子来对待的好。

    幸而司马珩看起来是个健谈之人,并没有让扶苏干坐着,而是主动开起了个话头。

    “昨日公子与王上同乘一车入城,当日情景令人振奋不已,珩愿以此酒为公子聊表贺意。”司马珩端起酒爵当先饮下。

    司马珩是在这样的言辞,表明司马家仍然是坚定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并未因老国尉之死而有丝毫动摇。

    听懂言下之意的扶苏自然也随着饮了一爵。

    看着侍从为两人再次满上,扶苏笑道“都是父王的恩荣。”

    “君明臣贤、父慈子孝,大昭何其幸之”

    说到这里,两人便又相视一笑,再饮下了一爵。

    司马珩果然不愧是老国尉的儿子,同样是个明白人,一句话不但轻巧点明了扶苏送伞的用意,也表明他知道昨日同乘的深刻意义。

    得以与王同乘,可远不是顺道搭个车,少跑了几步路那么简单。

    首先,两人同乘的画面落在群臣眼中,立刻就将之前君臣不和的“谣言”轻易粉碎了。

    王上用此举,向臣民展示了父子之间的亲密无间,也将近来随着公子扶苏日渐成长而导致的臣民们心中的些许不安压了下去。

    其次,如前所说,百官出迎是在恭贺王上建立的功业,而被准许与王同乘,正说明了王上愿意将这份功业带来的荣光与扶苏共享。

    这份无上恩荣,或许只有加封太子能够稍作比拟了。

    当然,扶苏本身在此次会盟中看破屈原的险恶阴谋,甘冒矢石将楚王救下,令此次会盟的目标得以顺利达成,也的确做出了值得让昭王恩赏的功绩。

    不过,若没有雨中送伞的那一幕,扶苏顶多也就是在事后多得一点金钱或者封邑上的奖赏罢了,远远不能与同乘的恩荣相提并论。

    最后,父子君臣同乘,很是刹住了因为胡亥封侯而产生的一些不正之风。

    扶苏不用查也知道,很多并不得志的投机分子都从王上封侯胡亥的动作中看到了一些并不存在的“机会”,试图通过扶龙的奇险,来获得令人心动的回报。

    正如之前所言的,一个已经心智健全的成年君王,并不符合一些人的期待。

    比如,如今想来,当日神色间多有古怪的那一位。

    或许那位并不想在始皇之后,继续甘做一只应声虫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