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没有城墙的城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人总是衣袖飘荡,走在路上的大多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优雅。

    而在咸阳的街道上,行人各色百样,却无不步履匆匆,仿佛有人用无形的鞭子在他们身后追赶一般。

    而面对自己一行的使团时,甚至也少有人驻足围观,顶多只是偶尔有人会向着头前的那位公子行礼而已。

    面对明显地位高低不同的人的行礼,那位公子的回复似乎都是毫无区别的。而且似乎比对着自己的还礼时更为郑重。

    扶苏没有带着林胡使团入宫,他们当然无法直接入宫面君。

    别说领头的胡忻不过只是个区区的胡人王子,现在正战战兢兢等在泾水北岸的林胡王自己来了都得等着召见。

    扶苏将他带到了典客署,只在门口与闻听公子来到而急忙赶出来迎接的典客丞稍稍吩咐两句,也并未对胡忻的行礼有何表示便走了。

    若非正好遇上,扶苏也对林胡人稍稍有点兴趣,他才不会屈尊纡贵去接待一个部落首领之子。

    昭国根本就没承认林胡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止昭国,包括与林胡往来频繁的赵国在内,中原没有任何一国将林胡作为国家看待。

    没有自己的文字典章,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文明,更何况他们居然连匈奴人都打不过,就更不会被人放在心上了。

    昭国同意接纳部分林胡归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削弱赵国的力量,避免全部林胡都投向赵国而已,并没有对他们的战力有任何期待。

    在林胡与义渠的联军被赵王成御驾亲征幸运击败后,林胡势力就已经有了分裂的端倪。

    当匈奴攻破国都的消息传遍全境之后,林胡便迅速而彻底地分裂了。

    原本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没有行之有效的中央组织政府,也没有道德礼仪的约束,这样的结果并不如何令人惊讶。

    没有对国内其他势力绝对的武力优势之后,林胡王认清了自己再也无法统一胡人的事实,于是在昌平君和胡亥的及时劝说下,选择了投向远比赵国更为强大的昭国。

    因为他知道赵国绝不会原谅他在关键时刻的背叛。

    反对林胡王的势力趁机从林胡王已经难以维系的约束下挣脱,归降了赵国。

    这也得益于赵王成在处理林胡反叛时的果断措施。

    他并没有杀死军中的林胡人,而是将他们都放了回去。

    这群不受林胡王族信任的胡人,最后成为了赵国吞下林胡很大一部分势力的重要媒介。

    林胡反叛势力的首领,名为赤那阿不思。

    今天实际上是扶苏处理完难民安置事宜,回宫复命的日子。

    紧赶慢赶,总算是在林胡人派出使节团之前,将拥堵在泾水边上的难民差不多都遣散了。

    这才是始皇为何要命令扶苏去安置难民,而不是等到难民自行消散的主要原因不能让外族窥到中原的虚弱,哪怕是暂时的一点虚弱。

    胡人自视为天神的子民,而他们的图腾是狼。

    他们的性格也如狼群一样,喜欢趁着猎物的虚弱期下手,丝毫不认为杀死老弱的和无法保护自己的人会损害到荣誉。

    与有尊老爱幼习俗的中原人不同,胡人会杀死自己部落中不能继续挥舞刀剑的老人,在攻灭一个敌对部落时也会杀死全部的幼儿。

    这却不是为了斩草除根,而是他们认为这样就会促使失去孩子的女性更加渴望生育。

    而这样的林胡人,是在被中原文化感染了百年之久的部族。

    相比于他们还要更不开化的匈奴人,此时更加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可谓蛮族中的蛮族。

    宫门口的守卫自然都认得扶苏,未敢稍有阻拦就为公子让开了道路。

    扶苏稍稍还礼后在宫门口停步下马,将马匹交给身后人之后只带着高进几个贴身侍卫进了宫。昭律有言,非有紧急军情不得在宫中纵马。

    “公子留步”

    还未走多远,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扶苏回头一看,随之面露惊喜,“甘相”

    来人正是很久没有见到的大昭外相,甘茂。

    扶苏前迎两步,在宫门口与甘茂互相见礼,“阔别近年,甘相愈发老当益壮,可喜可贺。”

    甘茂闻言大笑,大袖向前一摆,“一起走走”

    “甘相请。”

    两人并肩走了几步,甘茂率先开口,“公子此次处理难民一事做得极为出彩,朝野上下无比称赞不已。”

    扶苏笑着摇摇头,“熟能生巧而已。”

    “公子妙语”,甘茂随意夸了一句,对于扶苏时不时就冒出来的妙词已经基本免疫了,“不知公子对昭楚接下来的局面有何见解”

    扶苏偷偷瞄了一眼甘茂,心中嘀咕,这个老狐狸不会就是为了问这句话而特意堵在宫门口等着自己的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