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打脸(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朕倒是有些好奇了,通过这折色法,我大明每岁的国库收入增加了多少啊?”

    “回陛下的话,通过折色法的实施,我大明每岁的盐税收入增加了二百多万两银子,就拿去年来说,就足足增加了二百九十多万两银子。”

    话到此处,奉天殿里的大臣都反应过来了,这分明就是捧杀啊!先夸了人家为国家抓了收入,又拿政绩对比,可你要只是平平无奇也就罢了,可你直接让朝廷多耗费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这哪里叫国之栋梁?这明明就是大明的蛀虫啊!

    最为尴尬的是,几分钟前自己这群人还在由衷的夸着这条大蛀虫,而且,那么多的文武百官,那么多年下来,就没人发现这个问题吗?

    仔细想一下,平日里喜欢风闻言事的御史言官怎么不站出来说话了?户部上下这么多人经手此事都不上报,难道都是尸位素餐吗?

    一时间,奉天殿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气氛紧张的有些让人脊背发凉。

    “刘伴伴,这二百九十万两银子减去三百七十万等于多少啊?”朱厚照扭头看着身旁的大太监刘瑾。

    本以为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根本不需要思考,可自己终究是高估了刘瑾了,或者说高估了大明朝的算法水平,刘瑾搬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一脸开心的给出了答案:“陛下,是亏欠了八十万两银子。”

    “哦,是亏欠了八十万两银子啊,诸位爱卿,不知道刘瑾这个阉人算的对不对?”

    听到朱厚照如此称呼自己,刘瑾就有些委屈,但意思也很明显了,人家一个阉人都知道的,你们外朝那么多人还不如一个你们口中的阉狗吗?

    答案是多少大家自然都是知道的,奈何没人敢站出来说啊,一说可就成罪魁祸首了,只好纷纷揣着明白装糊涂,还假装拨弄着自己的手指在哪里苦心思考。

    见到没人说话,朱厚照也只好自己点名了:“都察院右佥督御史倪厚玉何在?你来说说刘瑾算的对不对!”

    听到自己被点了名,倪厚玉一脸愁色的站了出来,支支吾吾道:“回陛下的话,臣愚钝,不同数理,还没算出来,还请陛下恕罪。”

    见到此人不敢说,朱厚照也不理会,继续点名问道:“户部右侍郎霍力民何在?告诉朕你的答案!”

    霍力民也是一脸无奈,别人能说不通数理不会算,自己这个户部的右侍郎还能说吗?又看了看朱厚照的脸色,只好硬着头皮开口道:“回陛下的话,确实是亏损了八十万两银子。”

    想到自己的臣子没有给自己来个指鹿为马的闹剧,朱厚照才点了点头,脸色也舒缓了下来,看着李东阳问道:“李师傅,我大明去年的国库总收入是多少啊?”

    “回陛下的话,去年户部共收入银税四百三十六万两银子。”

    “按这么算的话,亏损的这八十万两银子,可是亏损了我大明税收的两成啊!”

    “朕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损害国家利益的政策,会被诸位爱卿夸上天呢?这折色法的优点到底在哪?还请诸位教一教朕。”

    该来的还是来了,陛下最终的目的果然还是这盐税,可是人家的数据明晃晃的指出了这折色法的弊端,任凭自己再怎么洗都是洗不白的啊。

    终于,有人还是站了出来,出来的乃是户部的左侍郎高亚凡,顿时就成了百官们眼里的指路明灯。

    “回陛下的话,这纳粮开中法虽然能为朝廷节省不少开支,可是这运输的粮食并不能满足九边将士们的全部需求,况且商人逐利本性,谁又能保证这运输过去的粮食就是质量合格的呢?谁又能保证这途中不会出现大量的贪没克扣呢?”

    “而先皇施行的折色法就不同了,朝廷收上来的是银子,就杜绝了以次充好的现象,其次再经由朝廷亲自采买输送,也能让九边的将士们心安。虽然短期内折色法看似会给朝廷造成亏空,但是只要长期发展下去,并且产出更多的新的盐矿,那么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还请陛下下旨,准许我大明的商贾发掘新的盐矿,增加食盐产出,届时不但朝廷的亏空会被弥补,市面上的盐价也必定会降低,如此利国利民之事,还望陛下三思!”

    好家伙,你不让朕废除这折色法就算了,还想变本加厉让我准许商贾们自发大肆开采盐矿,到时候银子不还是进你们的腰包了。

    可偏偏人家分析的头头是道,乍一看还的确是利国利民,气的朱厚照半天说不出话来。

    百官们见状纷纷会心一笑,这能做户部左侍郎的人就是厉害啊,好人,大好人!于是纷纷出列应和,请求朱厚照施行这个利国利民的善政。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