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臣之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陛下,几位大臣言之有理。依臣看,不如就再加一条,不论是落第的举子还是当科的考生,只要是有志之士,那么朝廷必定满足,且回京以后可按照原有职位任职,并且在交趾期间,给予其家人必有的出口,就是给予其家人优抚政策,但不准其携带家眷任职,只要其家人都还在大明,就不怕此人居心叵测。

    听了几人的话,朱厚照对自己那位勤奋的父亲献上了崇高的敬意,毕竟其留给自己的这群老臣,可是拯救了自己不少脑细胞啊,一个难题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化解了,朱厚照显得很是高兴,再看看那两个要去交趾考察民情的苍蝇,心里一股酸爽袭来。

    难怪坊间总有人说“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意思就是李东阳善于出谋划策,而刘健负责整理决断,谢迁则更倾向于交际和善辩,三人组成的“刘健内阁”,可是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好,那就依几位爱卿的建言,从我大明选拔人才,为我们的友邦建设添砖加瓦!”

    “在大明全境即刻下旨,征召有识之士,不第举子为圣学奉献自我,凡是有意者皆可报名,由六部共同商议举行小试,通过选拔的人可授予交趾的官职,在任期内获得三次上等考核即可回到大明,平级调动,委以原职,且在交趾的任期算入其履历之中,并且此后补缺优先任用。对于愿意为大明和交趾的友谊作出贡献的人,由户部拨银,给予其家属每年十两银子的补贴,再由朕的内帑出资,给予其家属每年十五两银子的补偿,免其后顾之忧。”

    “陛下圣明!”众人齐呼,虽然没有什么参与感,但是只要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这群士大夫都还是比较开明的。

    “陛下,臣听您说交趾的稻米产量极高,且价格低廉,又有运输渠道,那为何不由户部运转,从交趾购入稻米,到我大明境内兜售,届时不但能够丰盈国库,也可降低米价,让百姓们日有所食。”

    这户部给事中苏秀南一开口,群臣和众勋贵就齐刷刷的朝着这个六品的“芝麻官”看去,在这个随便扔下一口砖都能砸死一片勋贵的京城,六品的给事中确实是个“芝麻官”。

    只是双方人马不同的是,眼神里的目光不同是,群臣看向苏秀南的眼睛里透露着喜悦和赞赏,而众勋贵则是目露凶光!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要是眼神可以杀人的话,恐怕苏秀南已经被碎尸万段无数次了。

    在群臣看来,米价高低与他们没多大关系,可是这“丰盈国库”,可就让人心动无比了。只要国库比内帑丰盈,臣权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到时候自己的地位也必定大大提升。

    而对于众勋贵来说,本来就从继承人和家兵口中听说了朱厚照利用经济之道赚了几百两的事情,又联想到了其中的利润,刚打算下朝以后各家联合起来,拉拢朱厚照和黔国公沐昆,共同经营这买卖大米的生意,可是如今这不长眼的苏秀南跳了出来,断了大家的财路,自然让大家咬牙切齿。

    “陛下,若是由户部经营,恐怕效率不会太高,毕竟户部可没人熟悉这交趾和大明的路线。”丰城侯作为京师里数一数二的富豪,毫不客气的开口了。

    “那不知以丰城侯的意思,这事情应该由谁来受理?”户部左郎中于斌开口憝了回去,事关自己户部的利益,自己可不管你是什么侯。

    “自然是由黔国公沐昆来受理最为合适,黔国世镇云南,对朝廷忠心耿耿,且离交趾最近,乃是不二人选。”李寻欢吃相很好看,把黔国公沐昆抬了出来,让人无法拒绝。

    两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事关自身利益,纵是位高权重,也不免如同市井小民一般争吵。

    往往这个时候,天子这个大明朝最大的股东的态度就很重要了。李东阳身为户部尚书,只好恭请圣裁。

    “依朕看,既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妨就三方合作吧。朕占股三成,各大勋贵占股三成,户部占股四成,共同合作共赢,如何啊?”

    只要有汤喝众勋贵自然不会惹怒了朱厚照,当即就谢了恩,而李东阳也没想到自己“引狼入室”了,只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桩买卖。

    总的来说,奉天殿内的人都很高兴,君臣欢聚一堂。当然,除了那两个即将启程去交趾为民请命的言官。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