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疯狂的大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入股“大明精工”的事情,这群勋贵都以为是陛下想钱想疯了。

    听着朱厚照奇怪甚至不可理喻的决定,黔国公和周围的勋贵都不知要如何言语,就连向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刘伴伴也知道这个价格高得离谱了。

    “怎么?朕的话都不听了吗?”知道大家对自己抱有怀疑,但因为怕有内鬼的缘故,朱厚照也不好多解释,只好拿出了皇帝的身份和威严,“逼迫”这群人执行命令。

    “李寻欢,沐琪,你们带着人收拾好东西,今天就出发!”

    两人也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巨大,应了一声就去收拾东西了,两人各带了自家的四十名家丁和那保命的燧发枪。

    ……

    第二天,高鼎就收到了消息说市面上突然多出来了几千斤大米,还想以三两银子一石,也就是大概十五钱一两的高价出售。高鼎认为是因为自己导致市面缺米才有人想趁机发财,也没过多理会,毕竟他堂堂家财万贯的高老爷还看不上这点利润。

    百姓们也觉得是有人失心疯了,因为自己领到了官府发放的粮食,也没必要去花这个冤枉钱。而其余的商贾和士绅则抱着看戏的心态观望。

    而黔国公回报的结果自然也是惨淡经营,除了有几个好事者买了四十多两以外,就无人问津了。

    但是更令众人不解的是,朱厚照居然告诉黔国公沐昆,明日以四两银子的价格出售,经过了昨天的教训,黔国公也不劝朱厚照了,权当舍命陪君子好了。

    第三天,市场价格飙升到了四两银子一石的价格,老百姓只是把这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此前官府开仓发粮的缘故,米价飙升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有心之人已经开始察觉到一丝反常了,一名姓王的小商贩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花了一半的身价买了十石米回家,更多的人则选择了继续观望。

    今天报告的是好消息,黔国公很高兴地告诉朱厚照卖出去了十石米,收入了四十两银子。结果朱厚照却告诉他明天涨价到五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并且如果有人来卖米,统统以五两银子的价格收购。黔国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也习惯了这位小祖宗奇怪的脑回路。

    第四天,米价一如既往地上涨着,变成了五两银子一石的“天价”,而那名姓王的小商贩听到消息激动的脸都没洗就跑去了市场,抱着紧张的心态想要出售。

    市场里的人早已经得到了黔国公的吩咐,二话不说就给了这名小商贩五十两银子,将其全部收购。

    消息一传出去,各大商行和士绅就坐不住了,动用了大量资金以五两银子一石的“天价”购买大米,打算大赚一笔。

    高鼎自然也得到了消息,虽然多年的经商经验告诉他这暴利的背后有一些不对劲,但最后还是被巨大的利润冲昏了头脑,让人去收购了五十石大米回来。

    黔国公沐昆收到今天居然卖出了三百多石大米,收入了一千多两银子的消息,惊得合不拢嘴。连忙跑着去告诉朱厚照这个好消息,谁料朱厚照却见怪不怪,好像都在情理之中一样,只是告诉黔国公明天继续涨价到六两银子,有人来卖就照单全收。

    黔国公也开始对这位天子的头脑所折服了,甚至想着要不要自己也偷偷囤一点米来大发横财,但一想到那木家的下场,立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五天,米价涨到了六两银子一石,那些昨天购买了大米的商贾纷纷大喜,有人将手中的米全部抛售大赚一笔,有人则按兵不动,继续等着米价上涨,但更多的人则是纷纷疯了一样拿出大量资金去购买那早已经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大米。

    高鼎也有几分高兴,毕竟这是对自己商业眼光的一大肯定。但总觉得这背后有着不对劲,看着府上先前就收来的大米,总觉得是个烫手山芋,于是心一狠,让人将府上百分之九十的大米全部以六两银子的价格抛售了出去了。

    居然赚了七万多两银子!

    黔国公沐昆今天有些不高兴,还有些害怕,告诉了朱厚照有人用自己家里的大米来卖,亏了五万多两。

    本来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没想到朱厚照却是大喜,因为这就意味着那些大户,特别是高鼎那个蠢蛋出手了,或者说上钩了,还夸奖了沐昆几句。

    黔国公以为朱厚照是因为成功收到了军粮而高兴,虽然有些心痛,但也没有多说。结果朱厚照却告诉沐昆明天涨价到八两银子一石的价格。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