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反攻鞑靼(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打仗是不带补给物资的,战马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牧场,大军到了哪里,就在哪里打家劫舍,烧杀抢掠,以获取物资,所以说他们打仗基本可以说是不需要成本的。就算是战死了,从某方面来讲也是给部落减轻了压力,减少了粮食的消耗。”

    “可我大明呢,我们每次出征,最近的也要从宣府和大同调兵,这一路上要耗费多少银子,又要动用多少民夫人力来负责运输补给,又要耗费多少钱财给他们提供装备,战士们在前线战死了,我们要给抚恤金,伤残了,我们要负责人家的后半生,这又是多大的一笔开支。”

    “所以说,并不是我大明不能打,而是打不起,而是不敢打啊!”

    朱厚照叹了口气,尽管知道自己说的都是现状,但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正如刘瑾这狗东西说的那样,凭什么他鞑靼人穷的要死还敢一战,大明富得流油却受制于人呢?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实在是憋屈!

    刘瑾开始懂了,这群鞑靼人还真不是东西,正如陛下说的那样,自己亲眼所见,他们打仗确实不带补给物资,都是打到哪里抢到哪里,要不是陛下早早地让自己执行了坚壁清野,恐怕辽东之战就要失败,让鞑靼人得逞了。

    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又继续道:“鞑靼人倾巢而出,来大明劫掠一次,所获得的财富和粮食,可能比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放牛养马的产出所得还要多,所以劫掠对他们而言,稳赚不赔的大事。”

    “可我大明呢,我大明发动一次征战,所费的钱粮数之不尽,我大明的每一个青壮,都是宝贵的人力,少了一个劳动力,意味着他不但没有产出,朝廷还得拿钱粮养活他们。可就算打赢了又如何,文皇帝横扫大漠,将大漠的蒙古人打的丢盔弃甲,可收益是什么呢”

    “除了牛马之外,这大漠里,没有一样东西是我大明能看中的,你刘瑾那么有钱,会去抢一个乞丐的饭碗吗?”

    朱厚照的话很有道理,自己那么有钱,去抢乞丐,抢赢了又如何,还能光宗耀祖不成?反倒是会被人骂,被人笑。

    可要是一个乞丐来抢自己刘瑾,失败了就是贱命一条没了就没了,但要是抢赢了呢?那就是飞黄腾达,一步登天!

    所以说,从一开始风险和收益就是不对等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大明对鞑靼人的战争能讨到便宜才叫怪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朱厚照没说,为什么鞑靼人是游牧民族而不是农耕民族呢,很简单,地理环境不允许啊。

    大漠之中的气候条件和土地,都不适合种植作物,准确的来说是不适合种植当下大明现有的本土作物。

    所以就算自己耗费无数的精力和钱财将鞑靼人灭了,占了他们的土地,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能种植的耕地,没有任何百姓会主动想去那里安家落户,但如果没有人去,自己好不容易攻占下来的地方又会马上丢失,但如果要鼓励人去,就得再次耗费无数的物资,引起无数的麻烦去移民,搞不好还会造成民变,引发百姓的不满,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说,大漠就是一块鸡肋,不打,看着烦人,像狗皮膏药一样天天粘着你,恶心你,但要是打呢,又不划算,打下来了也是自己的累赘和负担,我们根本就耗不起。

    听了朱厚照更加深入的解释,刘瑾也来了精神:“陛下,那如果我们能够让大漠长出植物来呢?那不就有百姓愿意去那里安家落户,为我大明守卫边疆了?”

    朱厚照打了个激灵,这狗东西说的对啊,只要自己能够让大漠之中长出作物来,那刚刚所说的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不止如此,只要有利可图,还是会有不少百姓愿意过去闯一闯的,到时候就能侵占鞑靼人的生存空间,以汉人的种植天赋,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将大漠之中无数的荒地开垦出来,到时候又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去耕种,去生活。

    有了人,就有了消费者,还怕没有商贾愿意去那里做生意吗?有了资本的流入,还怕原本的大漠没有经济发展,没有人口,没有物资补给吗?

    到时候一切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都有了,还怕没有士兵吗?朝廷也不需要耗费过多的钱财去供养大漠了,到时候还怕鞑靼人卷土重来?

    你还别说,这种神奇的植物,自己手中还真有,朱厚照看向刘瑾的眼光里,又多了几分喜爱。

    这狗东西,可真是自己的福星啊。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