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必胜之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壁上观,等着这群人求自己解决问题,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来,什么时候这群人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自己再帮他们解决问题便是。

    如果一直不答应自己,那大家就耗着好了,大不了自己学习下历史上那个便宜表弟好了,让内阁只有一位阁臣,大臣们哭爹喊娘求着自己增补阁老,那才叫舒爽呢!

    “陛下,我看三位尚书大人都是德高望重之辈,又历经仕途多年,为人稳重老成,都是最为上佳的人选,微臣觉得,那不妨就直接增补三位阁老好了,也好让大家都安心,让两位阁老减轻更多的压力,也能够让内阁更高效的运转,为我大明,为百姓更好地服务。”

    这次说话的是兵部左侍郎刘兴平,算是马文升的直系下属,也是马文升的亲信,不出意外的话,等马文升退休以后,此人就会接替马文升的职位。

    实际上,每位尚书正常的退休致仕之后,对于接替他的人手,朝廷都会询问这位尚书的意见,让他举荐几个人,而且大部分时候都会遵从老尚书的意见。

    一是为了更平稳的过渡职位的交替,避免出现朝廷的动荡,影响到天下的大事,毕竟尚书能举荐的人选,通常都是自己本部的侍郎,在同一个衙门工作多年,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关系网络,总比从外头找一个“野孩子”来掌管好吧。

    二则是考虑到老尚书的感受,虽然人家致仕退休了,但在位时间越长,影响力就越大,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若是轻易不顾及到老尚书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反弹。

    只可惜,历任的两位刑部尚书,就没有一位得以善终的,更没有哪位能够安全下庄,所以对于继任者,自然不用考虑前任的想法,更用不着必须从本部挑选侍郎出任。

    “陛下,刘侍郎的话恕微臣不敢苟同,若是所有提名候选人都直接进入内阁,那么举行廷推的意义又何在?以后干脆节省点时间,直接经过初步提名以后让陛下直接定夺就好了。”

    毫无意义,开口的自然是先前的失败者,也是那云南布政使熊海波的得意门生,只可惜对于失败者的话,大家向来都是不太重视的。

    但是朱厚照眼前一亮,内行啊,这主意好啊,直接让我来决定,省时省力又省心,这人可以关注一下,好好干,说不定哪天王养廉挂了,下一任刑部尚书朕就考虑你了!

    “陛下,臣也觉得刘侍郎的话没有道理,从我大明建国以来,从未有过让所有人一并进去内阁的说法和先例,如今刘侍郎此言,将祖宗之法放于何处!”

    “国家大事,岂能儿戏!增补阁臣,事关亿万黎民百姓,若是如此草率,又如何能够对得起陛下,对得起祖宗社稷,对得起天下的黎明百姓呢!微臣还请刘侍郎慎言,切莫自误!”

    “刘侍郎莫不是因为急着回去,才出此下策的吧,微臣可是听说了,刘侍郎他上个月刚纳了第三房小妾呢!若是刘侍郎嫌军国大事麻烦,大可以自己离去,不必再此与我等浪费时间,至于天下苍生,黎明百姓,我等自会辅佐陛下,一同拿出一个中肯的方案!”

    兵部左侍郎刘兴平这句话一出,无异于捅了马蜂窝,立马就让那些与内阁辅臣失之交臂的人气急败坏了,纷纷对着兵部左侍郎刘兴平就是一阵地图炮开了起来,甚至直接从无视于祖宗礼法的层面直接上升到了嫌军国大事耽误时间,尸位素餐的高度,甚至连刘兴平纳妾的事情也被翻出来攻击了一番,实在是令人生畏!

    看着自己的接班人为了自己被这群大臣们群起而攻之,马文升也是一阵汗颜,想站出来为刘兴平辩护几句,又怕将众人的怒火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再用自己钓名沽誉,甚至一同说自己视军国大事如儿戏,不配进入内阁来说事,那可就损失大了。

    可别以为自己是兵部尚书,还是一个太子太保这群人就不敢对自己怎么样,大明朝的文臣可是出了名的战斗力强悍的,要是惹怒了他们,直接在金銮殿上群殴一波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着马文升的人被这群大臣给攻击着,吏部上下纷纷喜闻乐见,毕竟兵部那边越乱,对自己的尚书大人也就越有利。

    这可不仅仅是吏部尚书王鳌的事情,更是整个吏部的事情,毕竟自己的尚书大人入了阁,吏部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而自己这群吏部的老部下,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关照,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可以看看如今的户部有多滋润就知道了。

    刘兴平也是一脸的委屈,被喷的无可奈何,又不敢开口还击,生怕再此触怒了众人,让大家一同连上自家的尚书大人一同开炮,那可就好心办坏事了。

    朱厚照又一次目睹了一场狗咬狗的好戏,坐在龙椅上伸了个懒腰,悠悠的开口道:“诸位讨论了这么久,有没有一个合适的结果了?”

    “这次增补阁臣应该增补几位,能否给朕一个明确的说法?若实在是难以决断,那就以站队表决的形式决定吧,同意增补两位阁臣的站来左边,同意增补三位阁臣的就站来右边,开始吧。”

    朱厚照的意思很明确,只有给出这帮子大臣两个选项,要么增补一位阁臣,要么增补两位阁臣,至于只增补一位,不好意思,没有这个选项。

    听了朱厚照的话,底下的大臣立马就分为了两派,纷纷动了起来。

    其实结果早就显而易见了,房利益的天平出现倾斜的时候,往往都是代表着多数人利益的那一方会胜利。

    毫无意义,出了马文升和王鳌的人打算增补两位阁臣,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站到左边。

    结果,不言而喻。

    见状,王养廉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如今陛下的姿态摆明了是稳赢的,而自己下注在陛下身上,自然也吃不了亏,看向自己刑部下属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浓浓的讥讽。

    而兵部和吏部,甚至是王鳌和马文升,原本共同进退的关系也开始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破裂,显得格外的突兀和隔阂。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