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廷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职。王养廉王大人为官多年,稳重老成,在南京执掌吏部多年,从未出过任何的问题,此等公正严明之人,要是出任刑部尚书一职,必定也能够恪守本心,尽职尽责。”

    听到王养廉这三个字,老臣们倒是若有所思,仿佛想起了前些年的那场纷争,至于那些年轻的官员,就是不太懂了,这人是谁,为什么到了南京,又为什么会被突然提拔举荐,都是一头雾水。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问题,当初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就是此人牵头,带领南京的大小官员共同上书请求朱厚照迁都南京城,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说,不管这个人是谁,有一点至少是可以肯定的,这人已经背离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转投到了陛下的麾下。

    要是真的让此人出任了新的刑部尚书,这个刑部尚书的职位,好像真的成了陛下用来拉拢人心培植势力和养狗的专属职位,更是让大家敬而远之了。

    对于所谓的“执掌南京吏部多年,没有过任何的差错”,大家就有些不能忍了,你一个南京坐冷板凳的官员,平日里就连基本的公务都没有,没事情可以做,又怎么会出岔子呢?

    要是在南京都还能犯错,那就真的是智商有问题了,情商更是大大的有问题,一般都是不会做人受到当地官员排挤或是得罪了勋贵才会连南京都待不下去的。

    毕竟能被发配到南京养老的,大多都是犯的错不大,而是得罪了人,不方便直接处理的,才搞这么一出明升暗降的戏码出来,基本到了南京以后也就不会有人去招惹和踩上一脚了。

    “此人朕倒是早有耳闻,确实稳重老成,既然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的职位相互重合,共同点,也不少,要是大家没有疑问的话,不妨就这么定了吧,毕竟空着一个尚书的职位,也不像话。”

    大家都早就已经习惯了刑部尚书一个职位是朱厚照的自留地了,再者今天的主题是廷推,是阁老,要是现在惹怒了陛下,到时候圣裁的时候陛下怀恨在心,故意不选择自己推荐的人选,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再对比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就连刘瑾一个太监都可以封爵位了,再妥协一步,将一个短命鬼的职位让给一个在南京养老的官员,自然就没多大的问题了。

    “陛下圣明!”

    “臣附议。”

    ……

    满朝文武都没有表现出相左的意见,朱厚照也就送了口气,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将此人从南京调了回来,那么到时候廷推阁老的初步人选,也就好办了许多。

    “那么便由吏部和礼部共同操办一下这件事情吧,给南京那边下一道调令,将王养廉尽快调过来任职,也好赶快让刑部恢复运转。”

    “至于廷推一事,大家就好好思考一下,等下次早朝的时候将自己心中瞩目的人选提出来,到时候再由大家一同商议吧。”

    听到陛下没有再动什么歪脑筋,也没有再打什么小注意,还给了大家两天的时间考虑,众臣都谢了恩,散了朝。

    ……

    很快,“三伯并封”的盛事就传遍了整了京城,最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那位为国为民,还赶走了刘健那个大奸臣的刘公公居然也获得了太监加封“亲档伯”的殊荣。

    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大明日报上对刘公公的各种记载,还有刘公公的奋斗史以及目标,再加上那一句“不忘本心,方的始终”,更是给了无数人前进的动力。

    毕竟一个太监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加封爵位的殊荣,自己四肢健全,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甚至就连不少读书人,都将刘瑾当成了“身残志坚”的榜样,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读书,努力参加科举考试,而刘健的名声,也相对的变得更臭了。

    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即将结束坐冷板凳的生涯,出任京城的刑部尚书,这则消息更是给了南京城里无数人希望,只要还有回去的机会,让自己干什么都行啊。

    很快,王养廉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就是魏国公都亲自给王养廉送去了贺礼,而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则开始以他为首,抱团取暖。

    希望这位大人到京城以后,能在有机会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这群南京城里的战友。

    而王养廉,想到了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以及组建南京文官集团的大事,还有那要让自己进入内阁的许诺,也是开始了自己的运作。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