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亲档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瑾的手上,这就是将刘瑾直接架在火上烤了。无论怎么回答都会对自己造成损失。刘瑾和朱厚照一样,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你越是对他威逼利诱,恶语相向,他就越是油盐不进,要跟你杠到底。

    还不等刘瑾回答,一个小太监就抱着一个竹筐壮着胆子走了进来,跪下道:“启禀陛下,辽东那边送了一堆书信过来,说是辽东的百姓给刘公公的礼物,奴婢不敢怠慢,这才送了进来,还请陛下赎罪。”

    这个时候送来的东西,傻子也知道是什么了,刘瑾感激的看了一眼这个小太监,心里记住了他的长相,打算好好提拔一番;百官和众勋贵则一阵咬牙切齿,看着这个搅屎棍,巴不得直接将此人拖出去杖毙而死。

    “哦?想不到还会有人给我们的刘公公千里迢迢送礼物,还送了这么大一筐,不用全部呈上来了,给朕一本就行,其余的你自己分发给诸位爱卿吧,让我们一起看看刘瑾到底收到了什么东西。”

    闻言,小太监磕了个头,就小心翼翼地随手拿起一封书信递给了朱厚照,奉天殿里其他的小太监见状也是前来帮忙,像后世发作业一样,给这群文武百官和勋贵们人手一本分发了下去。

    看着殿里的人手里都拿了一封书信,朱厚照才示意大家一起拆开来看。

    英国公拿到的是一封有些破旧和褶皱的信件,看样子写信的人文化不高,其字迹在英国公眼中也是潦草不堪,看得老国公皱起了眉头。里边的内容倒是不少,但是汉字却只有歪歪扭扭的二十多个“刘公公,您老在京城可还安好,我代乡亲们替您问好了,希望您有空能回来看看。”

    写完以后,后面就是数不胜数的手印,印得密密麻麻的,一看就是那些不会写字或者是没条件自己写信的百姓为了表达对刘瑾的思念和问候才来印的名字。

    朱厚照收到的信件,看样子是一个小孩子写的,信中提到了大家对自己和刘瑾的感谢,还说自己靠着陛下赏赐的双倍拆迁补偿款给母亲多年的肺痨给治好了,并且邀请自己和刘瑾有空回辽东看看。最后居然还祝朱厚照公侯万代,荣华富贵一生。

    刘瑾站在朱厚照旁边一同看完了这封信件,随后就有些感动的偷偷揉了揉眼睛,一脸的感动,差点没哭出来。朱厚照也是受到了感触,不过看到了那句“公侯万代,荣华一生”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自己乃是天子,是皇室,你祝我公侯万代,这不是骂人呢嘛。

    下面的文武百官拿在手中的信差不多也都是同样的内容,都是夸赞了刘公公为辽东军民百姓做出的贡献和对刘公公的感激以及思念,当然还有祝愿。

    这可是万民书啊!这群百官有些酸了,这刘瑾命是有多好啊,自己为官多年都没收到过怎么珍贵的东西,刘瑾一个太监凭什么收到了这么多?这不公平,也不可能,绝对是刘瑾自导自演的谎言,自己一定能够找出破绽!

    于是这群百官就开始拿着自己手中的书信互相找人对照了起来,即看字迹是不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又看看这些手印是不是大部分都是相似的,如果是刘瑾自己伪造的,那么就一定会有破绽,到时候别说加官进爵了,不治你刘瑾的欺君之罪就是格外开恩了,一想到还有机会和可能将刘瑾扳倒,这帮子大臣的心头又火热了起来。

    只可惜,饶是他们再怎么费尽心思找不同,愣是没有发现丝毫的破绽。其实大家都清楚,当辽东方面将那些首级和俘虏送来的时候,就已经证明刘瑾的功绩是板上钉钉实实在在的了,自己现在只是不愿也不想承认一个太监的功绩居然比自己还要高罢了。

    无奈,事实就是这样,自己这群大臣,还不如一个太监得民心,还不如一个太监劳苦功高,还不如一个太监贡献突出,大家感觉这么多年的圣贤书白读了,当初与其十年寒窗,还不如狠下心来切一刀呢。

    看着下边的人蠢蠢欲动,李东阳心头捏了把汗,事到如今要是还有人傻到跳出来质疑刘瑾的功劳,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好不容易平息的局面立马又要动荡起来。

    英国公也是给了自己的那群手下一个眼神,示意他们稍安勿躁,切莫主动送上门被人给当枪使了。

    突然,谢迁往前了一步,难得的开口了:“启禀陛下,臣倒是以为刘公公的爵位既然已经说出来了,那么君无戏言,也没有朝令夕改的道理,所以这爵位,必然是要封赏下去的。”

    谢迁此话一出,顿时就引得满朝哗然,大家纷纷下意识地以为谢迁是有心和李东阳争一争这内阁首辅的位子,才不惜放下身段出来捧刘瑾的臭脚,帮助朱厚照实现这个“天方夜谭”,一时间就连李东阳都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顿了顿,谢迁继续开口道:“臣以为,就按陛下说的,将刘公公封为名副其实的亲档伯,享有一切伯爵应有的特权,由礼部亲自加封。但考虑到刘公公无后的因素,所以此爵位不在世袭罔替,待刘公公百年之后以伯爵之礼下葬,此后该爵位也收回朝廷,不再继续传承。”

    听完了谢迁的话,大家才松了口气,随后就是眼前一亮。这法子好啊,不但解决了眼下的问题,还解决了后顾之忧,顶多就是让刘瑾在享受几年,人死了就把爵位收回来,那自己还争个什么。

    朱厚照也满意的看了谢迁一眼,高,实在是高!如此一来自己既兑现了和刘瑾的承诺,不至于让这狗东西说自己不讲义气,也解决了自己子孙后代的麻烦,于是扭头看了刘瑾一眼,开口问道:“刘瑾,对于谢公的提议,你可还满意?”

    反正自己也不吃亏,陛下也不必为难,刘瑾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立即磕头谢了恩。

    终于,纠缠和困扰了大家多时的刘瑾封爵问题总算落下来帷幕,只是对于新任阁臣的明争暗斗,却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