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增补阁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间,这不是让好不容易被自己打趴下的文官集团早日恢复元气吗?纯粹的属于“资敌”。

    一想到这群文官团结一致,羽翼丰满以后又要对自己做的事情七嘴八舌,指手画脚,朱厚照就是一阵苦恼。

    不补阁臣不行,补了阁臣给自己挖坑,唯一的办法就是再让一名自己的棋子一同进入内阁,免得其出现一团和气的局面。

    可是放眼京城,哪里还有合适的人选啊,入阁和弄个刑部尚书可不一样,这必须是经过百官同意妥协才行的,有资格进入参加选拔的,势必都不会心甘情愿做自己的门下走狗。

    看了看自己身旁的刘瑾,朱厚照有些心动,想起了自己之前那一句“是不是刘公公也可以进入内阁一同处理政事呢?”,自己就觉得有些心情激动。

    把自己的家奴,一个太监弄进内阁,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手笔啊,只是自己死后会被骂成什么样,朱厚照就不敢往下想了。

    重点是,自己放一条狗进入内阁,是为了避免出现三人一团和气,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而不是进去捣乱的,不然整个大明都将受到影响和波及。

    自己要的是,平日里可以和三人一起和谐相处,为大明的建设出一份力,但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发挥自己阁老的作用。

    并且还能够用自己的阁老身份,完结瓦解甚至控制文官集团,成为新一轮的文官集团掌舵人,为自己提供服务,那才叫一个畅快呢!

    突然,南京二字出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太宗皇帝就是牛啊,早早的就为自己养好了狗,南京城里的那几位,各个都是心思活络之人,论资历和能力,都不算平庸,在朝廷里也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天下也还有大量的门生故吏。暂时没点能力,也没资格去南京城坐冷板凳了。

    在南京城熬了这么久,这群人的傲气早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了,所谓的气度和傲骨也早就被抛之脑后,不然当时几人也不会上书请求自己迁都南京城了。

    要是从南京提拔一人进京,刚好可以接替江若琉那只白眼狼的刑部尚书一职,再直接以刑部尚书的身份一步入阁。

    此等恩荣,必定能够牢牢的将此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为自己所用,到时候自己担心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六人之间思来想去,朱厚照首先排除了王华。这人本来就有个叫王守仁的儿子,自己又是堂堂的状元出身,若是有心在朝廷,也不至于现在还在南京养老。

    这样的人,就算自己对他有再大的恩荣,也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的,就算他愿意,朱厚照也要考虑王守仁和自己的关系啊,要是因为一个阁臣破坏了和一个圣人之间的友谊,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思来想去,朱厚照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的身上。

    当初是此人牵头组织南京城的官员邀请自己迁都南京,为自己化解了不少的麻烦,打了京城里这群人一个措手不及,那么就能够说明此人是有心投靠自己,为自己所用的。

    此外,提拔此人也算是千金买骨,以后有人想投身于自己帝党的怀抱,也能看到美好的前景和预期。

    最重要的是,因为此人出身于南京城,只要入了内阁,势必会成为南京城的领头羊,到时候整个南京城的文武官员都将为自己所用,自己说不定还可以扶持起另一个新的文官集团。

    来让南北两边的文官集团狗咬狗,也能给自己省下不少精力和心思。

    只是如何让大臣们同意一个南京城来的家伙能够顺利进入内阁呢,这就有些难度了,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这么明晃晃的阳谋,想在这群老狐狸面前得逞,属实是有些难度的。

    最终,朱厚照从历史上自己的那位便宜表弟身上得出了一个办法:冷处理。

    内阁少了一个人,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于其余两位阁老来说是工作量的加大,但对自己来说,关我屁事!

    这群人都不急,自己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等到他们沉不住气了,忍不住了,自己上书求着自己增补阁臣,自己在装作不愿意害怕的样子继续冷一段时间。

    一直和这群人熬下去,比比谁先增补几个,增补哪几个不就容易多了?

    只是这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愿不愿意,自己还得让人先去探探口风再决定。

    这天底下四条腿的蛤蟆难找,想进内阁的人不还是遍地都是,自己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他王养廉不愿意,这世界上还会有各种宋养廉,张养廉,李养廉,自己可无所谓。

    明天又到早朝了,有些被搁置下来的事情,也是时候尘埃落定,盖棺定论了。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