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君子之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健,你的家人已经在城外等候,陛下仁慈,赐了你回家的马车,一切费用也由内帑出资,快走吧。”

    就在刘健发愣的时候,一干差役走了过来,将他带上了一辆马车,朝着东华门方向走去。

    这是朱厚照特地安排的,因为当初刘健进京赶考的时候,就是从东华门进入,从这里来,从这里走,也算是善始善终吧。

    “陛下,刘健已经上了马车了。”钱宁看着一身便服的朱厚照,刘瑾,还有李东阳几人,显得有些不明所以。

    “我们也走吧。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恩怨就此付诸东流罢了。朝堂上的事情归朝堂上的事情,今天朕送的是自己的老师,你们送的是自己的老友,此次一别,可能终生都不能相见了。”

    朱厚照叹了口气,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场随行的大臣包括刘瑾,对这位认识了几十年的朋友,也有些不舍。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做错的事情,纵是大家在如何情谊深厚,又能如何呢?这一程的相送,已经是最后的情谊了。

    看到陛下如此重情重义,这群大臣心里也踏实了许多,这样的君王,就算是自己将一生都奉献给他,也值得了。

    一行人上了两辆极其朴素的马车,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也顾不得那么多的礼节了,君臣同乘一辆车,权当是拉拢人心,促进感情便是。

    刘健也上了朱厚照亲自命人为其准备的马车,为了避免一路的颠簸和难受,还特地让人好好的装饰了一番里面,又担心这位老臣路上挨饿,更是放上了不少粮食,又给了五十两银子的安家费。

    看着同在一辆车上的家人对自己冷眼相看,甚至是想将自己杀了的心都有了,刘健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

    感受着四周锐利的目光,刘健总感觉有些生不如死。人生是非成败,莫过如此了吧。

    得意辉煌之时,人人巴结讨好,落寞之时,就连自己的亲人也觉得你不顺眼,人情冷暖,人走茶凉,刘健算是体会到了。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朱厚照一行人的两辆马车依旧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几人多想上前拦下这位老师傅,老朋友,见最后一面,亲自当面道一声别。

    可是他们不能,在官面上,也是在事实上,刘健确实是错了,确实是对不起大明,对不起陛下,更对不起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错了就是错了,若是自己再因为儿女私情去当面送别,还怎么做天下人的表率呢?

    此去经年,这一生可能都不得再次相见了。自己纵是想提携帮扶他的后人,也是有心无力啊!

    终于,几辆马车就这样一前一后,缓缓的驶离了京城,太阳也渐渐落了山。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几人的恩怨情仇,世间的是非对错,也随着刘健的离去而结束了。

    这就叫做君子之争,但凡是有一方退离了朝堂,不管之前有多大的恩怨,都要就此终结,切莫不可背地里报复,不然就是坏了规矩。

    若是此人命好,还有机会回来朝堂之上,那在继续斗争表示了,但是以官身报复白身,这样的行为是大家所不齿,也是不愿的。

    尽管如此,朱厚照还是有些担心刘健的安危,看着渐渐离去的马车,心头也是一阵绞痛。

    目送了一会,才吩咐钱宁,让他亲自带锦衣卫送行,务必要保证刘健的安全,再让洛阳的锦衣卫暗中监视和保护刘健,不得让任何人刻意报复为难于他。

    吩咐完了一切,朱厚照才带着众人回了京城,一路上大家都没说话,显得很是落寞,但大家的确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只是刘健会领情吗?一路上刘健都显得有些精神恍惚,他难过,他后悔,他想不通,他害怕。

    最后所有的情绪化为了满腔的怨恨,觉得是陛下,是朝堂诸公毁了自己的一切,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平,凭什么自己为他朱家奉献了一辈子,到头来还要因为一个太监晚节不保,身败名裂。

    他刘健,不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虽然自己如今迟暮落魄,但谁就能保证自己没有机会了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便是。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