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没有撤退可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当然,这其中有多少人是被煽动起来的,有多少人是被利益所驱使的,又有多少人是真心为了自己心中所谓的公平和正义的,朱厚照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如此紧张的国内局势,唯一镇定的就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朱厚照,另一个则是刘健。

    朱厚照想的很明白,错了就是错了,输了就是输了,自己绝不会妥协,也不可能,更不敢妥协。

    要是被这群大臣得逞一次,把自己逼退了,那么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有些事情永远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用朱厚照自己的话说就是,大不了自己革命自己,大不了流寇四起烽火遍地,自己始终都会毫不动摇地坚守自己的本心,绝对不会有半步的退让!

    没有撤退可言!

    而刘健,作为一名高端的棋书人和无辜的百姓会死在这场风波之中,那是自己应该考虑的吗?

    在刘健自己看来,只要自己最后扳倒了刘瑾,只要自己维护了自己所代表的臣权利益,无论过程如何,有多血腥多黑暗多肮脏,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己要的只是结果,一个让天下人满意的结果,一个让下注在自己身上的人赢了的结果,一个符合大家价值观的结果,这就够了。

    只要站住了这几条,自己就会清誉不减,就会屹立不倒。纵使是陛下狠下心要对自己动手,那也要掂量掂量自己背后的东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聪明人,总有人作壁上观,却依旧能够洞若观火。

    对于外头的动乱,百姓们和那群一直以来都充当炮灰角色的读书人,都天真的以为这真的是所谓的“义愤填膺,天有不红,群情激昂”,殊不知自己所谓的情绪,都只是别人几句话就可以煽动和改变的罢了,而自己所谓的公平和正义,也都是人家随随便便写几本书讲几句圣人的大道理就可以让其改变和倾斜的。

    看着外头发生的一切,最寒心的莫过于王鳌和李东阳了,两人自认为相识相知,共处一仕几十年,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他刘健的事情,前天的数据自己也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并没有丝毫的不妥和不公。

    尤其是李东阳,自己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去刘健府上探望,毕竟公归公,私归私,刘健确实做错了,也确实赌输了,那就应该受到自己应得的惩罚,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

    但在李东阳看来,惩罚不是重点,重点是应得的。

    要是有人想要趁机牵连无辜,落井下石,让刘健雪上加霜,甚至想好好的致仕都不可,那李东阳一定会拼尽全力保护朋友的周全。

    可是如今呢?自己和王鳌又做错了什么?他刘健凭什么就可以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罔顾正义,为什么就可以为了自己所谓的名节大肆煽动百姓和读书人闹事,为什么就可以为了自己不受责罚而唆使百官到午门之外长跪不起?

    两人对刘健已经彻底的看透了,这次反倒是向来最为沉不住气的谢迁至此为止都没有表过态,根本就没有理会过这件事情,每日依旧到内阁里办公,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下了值以后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同样的,兵部尚书马文升也看清楚了事情的端倪,自己完全就是被刘健当枪使了,而其余的几位尚书,也都退出了当初八人齐心协力的局面,开始作壁上观。

    现如今,除了江若琉这条养不熟的白眼狼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敢明目张胆的支持维护刘健了。

    银子没了可以再赚,可以想出各种名目找回来,但是性命和官位没了,可就一切都玩完了。

    刘健也看出了事情的局势已经到了一个顶点,自己再继续闭门不出就显得有些做作了,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第二天早上,刘健开始公开发声,号召大家“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这天底下依旧还是有公平和正义的,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随后又开始了“自我检举”,说了一些关于自己处理国事时优柔寡合,甚至是因为妇人之仁而害得朝廷损失了一成多赋税之类的“罪状”,并声势浩大的宣称自己将在今日下午时分离开京城,回到洛阳老家归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