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交趾大融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的有两万人左右,也全部登记完毕。”

    果不其然,圣人办事就是让人放心啊,不但造成了自己交代的三项任务,还更加细致的统计出来青壮中的人群属性,供自己参考。

    “王卿家,辛苦你了,这次平叛中,你的功劳至少可以排进前三,朕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人,有识之士的。”

    看着阶下的王守仁,朱厚照心中有些愧疚。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此次朱宸濠的叛乱根本就等不到自己前来平叛,而历史上如今的王守仁也不是在湖广,而是在江西。自己唯一的功绩就是把被捉住的朱宸濠放了重新抓了一次,想想的确有几分昏君作风……

    是自己打乱了这一切,将王守仁擢升破格提拔为湖广布政使,是自己要提前动盐务,动了叶家的这块大蛋糕,才让叶贽狗急跳墙怂恿朱宸濠提前作乱的。

    兴许是天意弄人,本该参与的王守仁依旧阴差阳错的参与了此事,自己随意调动的湖广布政使刚好与江西接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始料未及的。

    而王守仁,本该在叛乱结束后因军功受封为新建伯,而现在首功却被自己给夺了,由于大明朝“非军功,不封爵”的规矩,就算是论功行赏封爵,受封的也只会是胡彪而不是王守仁。

    胡彪却是在这件事上出力不少,受封也是理所应当,可总感觉这样一来总有些亏欠王守仁,朱厚照只好考虑要如何弥补一下这位大圣人。

    “陛下,国事本就为臣的分内之事,为君主分忧更是臣子之职,又何来辛苦不辛苦的说法。”

    “好啦,论功行赏的事情稍后再说,先来谈一谈手头的事情吧。”

    “伯安啊,依你之见,朕既然已经答应宽恕这十多万人的罪行,那么该如何处置他们呢?这可是十多万人,就这么放了容易引起骚乱,不放又徒费钱粮,朕实在是为难啊。”

    王守仁思索片刻道:“陛下,依我看,不妨将这群人安排一些工作,这群人大部分本就是农民出身,干别的或许不行,但要是让他们去干农活,必定是一把好手。”

    “如今土豆的种植推广已经步入正轨,此物对我大明的好处也是人尽皆知了,朝廷当下要做的就是将土豆推广出去,推广至大明全境,造福更多的人。”x www.x m.x

    “既然如此,何不把这群人调遣去负责土豆的推广种植呢?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地方上人手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这群人的归属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王守仁的话,朱厚照立马就引起了一阵共鸣,也许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吧,当即就点了点头开了口。

    “善!卿家所想与朕无二也。依朕看,那迟暮之人对国家已经没了丝毫的威胁,倒不如让其告老还乡卸甲归田,也能全个忠孝之名。”

    “那不识字的青壮,约有五万余人,既然不识字,那么心思也相较而言单纯,较为好管控,那么正好可以将其输送至交趾,促进两国人民的交融和发展。”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三万多识字的精壮,则分为两批,一批继续留在福闽地区为我大明造船,五年以后还其自由身,服役期间一切开支由朝廷承担,剩下的则到各地负责土豆的推广种植,特别是那云贵地区,那才是最适合土豆生长的土壤啊,只要土豆在那里生根发芽,当地一定会变得富庶起来,实乃我大明之福。”

    “而十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的少年,则全部由戚景通收编,称为北洋水师的第一批学员,这群少年人并无大奸大恶之秉性,戚景通手机本就有一群少年人,如此两批同龄人互相竞争协作,加上少年人的可塑性比较高,必定能为我大明筹建出一支真正的水上精锐力量!”

    听了朱厚照的话,王守仁对这位少年天子更加敬佩了,没想到陛下想的居然比自己还多,真正的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愧是圣天子啊。

    “陛下圣明!”

    王守仁由衷的恭维了一句,继续开口道:“只是陛下,推广土豆和造船都好说,要是让这群人背井离乡这么多年,恐怕他们不会愿意啊。”

    “伯安放心即可,朕会答应他们,凡是到交趾发展的一律赏赐良田百亩,并可携带家人一同前往,沿途费用朕一律承担,并且提供农具。”

    “这群人本就是代罪之人,朕的条件够优渥了,况且朕可以保证,他们到那边的生活,绝对会比以往好上许多,若是还不愿意,那就只能采取强制措施了。”

    想到后世东南亚的肥沃和雨水充沛,简直就是农作物的天堂,加上其大部分都是平原,朱厚照可以保证这群人绝对可以在那里好好的活下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