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三级分销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卖鞋子那都不算,至少自己还是涉足的产销,可这次呢,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摆地摊,还是卖的沙琪玛,副食产品。

    想想真是造化弄人。

    不过摆起地摊,对他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现在他的本金有限,也只能涉足一些基础消费品,目标也只能着落在日用百货这些上面。

    而日用百货这些商品,走到一地,不弄清楚里面的行情,怎么行呢。(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贵,是为什么贵?

    按照范阳的理解,和荷花池卖沙琪玛的老板说的一样,2块钱的进货价,拿到康定,卖个5块,6块,是很正常的。

    但卖到8块,显然就有点不合理了。

    要是昌都,拉萨还差不多。

    要知道康定距离成都,即便路再难走,也只有300公里而已。

    一路上,范阳和缺一门连问了五六家,沙琪玛都在8块钱一袋,可乐,汽水,外面2块钱一瓶的,统统都是5块,原本1块钱,1块5的方便面,里面卖3块,就连一罐豆瓣酱都要5块钱。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这些基础消费品,日用百货,快速消费品,它的销售模式,渠道,基本都是固定的。

    90年代的企业,生产厂家,绝大部分采用的还是三级分销制度,严格来讲,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都是固定的。

    好比一个饮料吧,现在的天府可乐,健力宝,旭日升红茶,在90年代都是全国知名商标,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各地的大型企业。

    他的销售制度仍是三级分销。

    由于通讯与交通都不方便,直销网络的建立和大规模普及,还是2000年左右才开始的。

    就连宝洁公司,还有百事可乐等等跨国的合资企业,虽然早就有成熟的模式,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直销网络,都是95年往后的事情了。

    有些把厂家定义为一级,有些把省级经销商定位一级,说法不一,但要搞清楚一点,是三级分销,而不是三级代理。

    好比一瓶可乐,成本价1块钱,赚1块钱,厂家给出的价格,就是2块钱。

    按照三级代理的话,省一级,加1块钱,就变成了3块钱。

    市一级,再加1块钱,就变成了4块钱。

    县一级,再加1块钱,卖给小镇上的杂货铺,就变成了5块钱。

    小卖部再加1块钱,怎么办?一瓶1块钱成本的可乐,到了消费者手里,就变成了6块钱。

    那么天理何在?企业的竞争力何在?

    本来就是平价的日用品,是经不起这种层层加价的。

    一家企业,如果连终端的零售价格,都不能把控在自己手里,那就离垮杆不远了。

    可以说分分钟洗白。

    所以说但凡基础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日用百货这些基础消费品,成熟的厂家,一定是有个建议零售价的,有些害怕市场乱套的,往往直接在瓶子上写着建议零售价,多少多少钱一瓶,一袋什么的。

    但如何平衡代理商的利润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