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大的产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这里的工坊俱都直属匠造司,负责人不是刘轩,而是龚铭。

    “殿下。”

    得知刘钧前来,龚铭从匠造司衙署出来相迎。

    “免礼。”

    刘钧的目光首先被一道道烟柱吸引。

    这烟柱他十分熟悉,因为那是一个个高炉。

    “匠造司内的器具都搬过来了?”刘钧问道。

    “回殿下,都迁过来了。”龚铭精神抖擞的,“比起匠造司,这个地方真是宽敞。”

    “嗯,弹药,火炮,燧发枪都安排不同的工坊了吗?”刘钧问道。

    他建立杏花园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化。

    自然不想匠造司还像以前那样乱糟糟的。

    “殿下请跟下官来。”龚铭决定带刘钧亲眼去看。

    跟着龚铭,刘钧首先来到冒着烟柱的坊房。

    这个坊房长约三百米,宽五十米。

    有六个这样的坊房作为钢铁坊的坊房使用。

    “殿下,经过扩充,现在钢铁坊有匠人一万两千人,每日能够产生铁八百吨,熟铁六百吨,钢二百吨。”龚铭说道。

    听到这数字,刘钧盘算了一下。

    在十九世纪初,其实每个国家的钢铁产量都不高。

    据说明朝一年的钢产量也就十六万吨。

    他的钢铁坊每日二百吨,一月六千吨,一年也有了七万二千吨。

    一州之力能够如此产量已经很不错了,完全能够满足军事需求。

    “还行,暂时就维持这个产量,不过要多多培养一些骨干匠人,以便今后扩产,他们随时能上。”刘钧说道。

    跟随刘钧许久,龚铭已经能够听明白刘钧口中不少新鲜的词汇了。

    毕竟刘钧一直在教他,比如他刚才使用的吨。

    二人继续向北走去,这时来到燧发枪工坊。

    “目前燧发枪工坊分为三个坊,一个坊锻造枪管,一个坊锻造配件,一个坊负责组装。”

    龚铭带着刘钧一一看去,自从锻造火绳枪时被训斥后,他对分工这个概念钻研了许久,现在已经用到了生产中。

    “这个还行,没有让本王失望。”

    三个工坊中,枪管和配件锻造坊在两侧,组装的坊在中间。

    可见龚铭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因为如此一来,枪管和配件便可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中间装配。

    龚铭面露笑意,这次他终于被刘钧夸奖了。

    “目前燧发枪每日可产多少?”

    “和钢铁坊一样,有了大坊房后,下官也扩了人,配件和枪管坊中各有两千人,装配有一千人,目前每天造枪五百只,一个月可产一万五千只燧发枪。”

    刘钧闻言,点了点头。

    若是如此,四个月的时间,景州目前所有的军队便都可以换装燧发枪了。

    接下来的数月就能满足新招募的士兵需求。

    再往后,产能就过剩了。

    “看来要想法子卖军火了。”刘钧喃喃自语。

    将如此大的产能放在这实在浪费。

    而且长时间不生产,匠人的手艺也会退步。

    何况,军火贸易才是真的肥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