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举义第一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在异国他乡,听到本国的语言本来就不容易,更不用说眼前这位在朝鲜国内还是颇有名望的大儒了,惊讶之后,林寅观对柳馨远的第一印象立刻变好了起来。

    柳馨远期待地问道:“林统领,不知明使此时在何处?”

    听到这话,林寅观露出了笑容,答道:“此时,李提督估计已经在旌义县了。”

    ......

    济州,旌义。

    旌义县城内,县令刘秀实正在城墙下,不断地发号施令,要求那些被强行拉来的壮丁上城墙防守。

    别说那些倒霉的青壮了,就连旌义县的士卒们,此时也在城墙上低声抱怨道。

    “县令自己全身戴甲,仍然不敢上来城墙。现在反倒是让我们送死,这算是什么事啊。”

    “要我说,待会一打起来我们就逃吧,根本打不过啊。方才回来向将官汇报的刘五说了,明使率了两千精兵过来,我们县城里满打满算也就四百个当兵的,就算把那些青壮算上,也远远赶不上两千人啊。”

    “不要说两千人了,你们没看到那门红夷大炮吗,三十年前,胡虏只凭着红夷大炮就轰烂了南汉山城的城墙!”

    经过口口相传,红夷大炮在朝鲜士卒的心目中已经是一种神器的象征了。

    “一炮轰来,我们这么矮的城墙就得塌上一段,轰上两炮,我们可以直接投降了。”

    “要我说,还是我们的刘县令不识时务。你看大静县,早早就跟着府城举旗反正了,根本不用和我们一样,在这里担惊受怕。”

    ......

    “还是不肯反正?”李逸澜一身戎装,此时正在中军当中,询问着刚刚回来的士卒。

    受李逸澜的委派前去劝降,却被刘秀实恐吓回来的这名士卒,抱拳说道:“刘秀实十分顽固,非但不肯反正,还反过来恐吓我们。”

    李逸澜点了点头,和身边的方治对了一下眼神,从方治的眼中,李逸澜看到了和自己想法一致的答案。

    既然不肯反正,那就打!李逸澜正好还愁没有实战的机会呢。

    前两天,大静县令带着官印,亲自从县城赶到府城来,向李逸澜表示投诚。

    李逸澜当时好好劝慰了县令几句,打发他回去继续治理县城。同时,李逸澜还派了林端和金耽仁跟着他一起回大静县城,为破虏军的扩招进行前期招募的准备。

    只可惜,那三艘其中有纵火嫌疑的朝鲜水师船,在林寅观的商船着火沉没之后,就已经离开猊来里浦口了,找他们算账的想法只能被延后。

    此次率两千士卒前来攻打旌义县,李逸澜带了半个威武镇,以及曾胜统领的前镇和原济州地方将领申敏实统领的右镇。

    李逸澜还特意带上了一门红夷大炮,除了从心理上威慑之外,还可以在攻城中发挥作用。

    ......

    两千人打一个小县城,尤其还是此时朝鲜那种低矮的城墙,从实战上来讲,曾胜觉得根本不需要用上红夷大炮。

    不过,在得到了李逸澜的首肯之后,曾胜还是决定用旌义城来试验一下红夷大炮的使用。

    济州举义以来的第一战,即将打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