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破虏军提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一开始有些磕磕绊绊的,但是在多喊了几次之后,破虏军的将士们喊出来的口号声逐渐顺畅了起来。

    第一次点兵结束之后,破虏军便在城外的兵营中驻扎了下来,在前镇正统领曾胜的带领下开始了训练。

    李逸澜和林寅观两人则回了济州府城。

    自从李逸澜下船之后,和林寅观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面了,此时说起来这两个多月的变化,两人都只能感慨人算不如天算。

    林寅观叹道:“原本提督只是来济州沟通谈判,争取修复船只,早日离开朝鲜的。没想到两个月后,提督竟然能够搭建起一支四千多人的队伍,实在是天纵奇才啊!”

    悄然之间,李逸澜的称号又从使者变成了提督,林寅观通过称呼的转变,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李逸澜现在倒是有些迟疑了,究竟是叫林寅观“林船主”,还是称呼为“林统领”呢?

    林寅观纵横商场多年,早就是人精了,此时十分自然地说道:“现在我们的船已经没了,倒也符合破釜沉舟之意。昔日西楚霸王破釜沉舟,击溃三十万秦军,大获全胜。天意昭昭,现在我们的船沉了,也寓意我们此次举兵,必然成功啊!”

    没有了船,哪来的船主呢?

    李逸澜顺着林寅观的话笑道:“如此,便承林统领吉言了。”

    .......

    汉城。

    李逸澜在济州举义的消息,暂时都还没有传出济州岛,就更不用说汉城了。不过,此时的汉城确确实实在讨论着有关李逸澜的话题。

    虽然在王廷的朝议之中,山党礼待明使,将他们护送去日本的主张被否决了。但是在朝议之后,消息却很快就被散布了出来。

    此后的半个月里,明使漂流到济州府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汉城的大街小巷,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向忠清道、江原道等地扩散。

    普通的老百姓知道消息之后,一方面是惊喜于大明犹存,另一方面也因为王廷决定送明使去胡虏那里送死而心情悲痛。

    而那些士人们,则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很有可能是引起又一次大礼议的契机。要知道,每次大礼议,都是一次党派之间的辩论,都是一次政局洗牌的机会。

    有人激动,有人担忧,也有人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汉城之中,暗流涌动。

    终于,八月初,幼学成至善等八名官员联名上疏。

    “臣闻耽罗之地,有飘到汉人,而庙堂之议将押送清国云。谁为殿下画此计策?臣不胜惊心而痛泣也......”

    “概闻其人来自福建,而永历君主尚能立国于南陲云。若然,则朱氏子孙尚在,而此乃吾父母国之人也......”

    “而今知大明未亡,国家纵不能驰一介之使,以慰偏安之王业,而尚宜厚恤其人....伏愿殿下断自宸衷,无事遂疑。特命有司,更理舟楫,厚给资粮,使之出疆。”

    国王李棩,细读奏疏,留中不发。

    然而,虽然李棩对奏疏做了冷处理,但随着成至善等人的上奏,这股暗流已经开始跃出地底,摆在了朝鲜国王和王廷高官的面前,彻底点燃了士人清议的火药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