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大明三大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然后。。。”说话的士卒支支吾吾了一会,此后说出来的话明显中气不足,“然后当然是明使大发神威,将那些将官都杀了祭旗!”

    士卒中一片哗然,但很快就有相识的人发现了盲点:“一看你说话这口气,就知道你是编出来的,还是老一套!”

    “哎!你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

    争论之间,负责搜寻的士卒们走远了。

    过了一会,一个衣着破烂的乞丐从墙角走了出来,他拿着一个空碗,全身都散发着许久未曾洗澡的恶臭,披散下来的长发遮住了大部分的面庞。

    看着士卒们走远的身影,乞丐眉头紧锁,摇了摇头,往城南门的方向走了过去。

    如果有人掀起乞丐的长发,或许就能看到乞丐肮脏的脸上有一条新留下来的伤疤,让这个原本清秀的脸显得有些可怖。

    ......

    城南门。

    城门依旧封闭着,但此时城门附近却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他们不是要急着出城的,而是来看明使的。

    此时,明使李逸澜还没有出现,但城楼上曾胜、金永等人已经带着数十名士卒列阵站好。

    站在曾胜、和金永之后第一排的,是粮行的十名水手,准确地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水手了,经过昨天战斗的磨炼,他们已经成长为了合格的士卒。

    沈二郎站在了第二排的排头,此时城楼下一道道目光都在注视着这里,长久以来低调地生活在济州府的沈二郎,不由得把自己的脊背伸得笔直。

    站在第三排的,则是被筛选出来的济州地方士卒,他们同样是济州本地人,有不少人的亲友就在城楼下看着呢。

    在城楼上,大明的旗帜正在高高飘扬,格外引人注目。

    没有让城楼下的济州百姓等太久,身着一身戎装的李逸澜便一步步踏上了城楼,跟在他身后的还有济州牧使李璌、济州同知崔镇南,以及陈得、林端和几名武人服饰的将领。

    随着明使的到来,原本城楼下议论纷纷的百姓渐渐收住了声音。

    李逸澜大声喊一句,身旁大嗓门的士卒也跟着传话,确保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到。

    ........

    “我曾听闻,贵国文人感激大明,认为大明对贵国有两大恩。”

    “第一大恩,洪武二十五年,太祖皇帝钦赐贵国国号,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赐国号朝鲜。此为大造之恩。”

    “第二大恩,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日本侵朝,贵国郡县望风奔溃,贵国国王旦暮且渡鸭绿江,向大明请援之使络绎于道。”

    “神宗皇帝发大明天兵,援助朝鲜,驱逐倭寇。贵国国境得复,国祚得延。此为再造之恩。”

    这两大恩,在朝鲜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此时听明使亲口说起,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分。

    然而接下来李逸澜说的话,才真正让在场的朝鲜人心灵震动。

    “其实,仍有一事,贵国由于信息为鞑虏所遮蔽,未曾得知。”

    “三十年前,丙子胡乱,贵国国王退保南汉山城。适时,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然我大明毅宗皇帝,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只可叹援兵未至,贵国,已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