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准备动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虽然说话时语气显得有点沉重,但是如果明使和王廷官员发生了冲突,李璌其实是喜闻乐见的。

    同样是大儒宋时烈的得意门生,金万基已经是正三品堂上的左承旨,而李璌却被朝鲜王廷打发到边郡来,两人的仕途已经走向了两个方向。

    对自身仕途的失望,以及对当前王廷奉清国策的不满,让李璌本来就激进的风格,更进一步。

    ........

    从大的方向上,李逸澜现在和李璌是一样的。在那次宴会后的长谈结束后,李逸澜下定决心从朝鲜开始,尽自己的能力改变一下历史的走向。

    因此,这段时间一来,李逸澜所做的准备其实都是为了应对和王廷之间可能的冲突。

    只是,现在准备还没有成熟。

    李璌送出去的三封信至今还没有得到回应,而按照计划拉拢边军武将的行动,暂时还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

    毕竟李逸澜和李璌也不是打算真的举兵造反,只是想利用漂流人这件事,最终激发朝鲜国内既有的矛盾,最终改变朝鲜目前的政治格局和政策方向。

    可这样的目的,又怎么能够直接与管着武备的将领们明说呢。因此目前李逸澜只能是通过李璌搭桥牵线,和地方武官处理好关系而已。

    别说朝鲜的地方武官了,就连济州粮行里的漂流人们,以及还在船上的林寅观等人,也只是出于对李逸澜的“特殊身份”的信任,认为现在都是妈祖的安排,这才听从李逸澜的安排。

    可问题是,大家都对李逸澜的“特殊身份”守口如瓶,连李逸澜自己都不知道这种信任是从何而来。

    在不知道信任来源的情况下,李逸澜内心里一直有种担心,担心漂流人们在知道了自己的完全计划后,会打退堂鼓。

    毕竟,李逸澜想要的是改变历史,而林寅观、陈得等人最初想着的只是保命而已。

    上下同欲者,方能胜。李逸澜心里默默念叨着这句话。

    ......

    虽然内心焦虑,但李逸澜并没有在会议中愣神:“牧使所说的有理,走了一个朴孝民,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孝民来。”

    现在来的是朴孝民这种级别的官员,看上去又并不打算和李逸澜来硬的,李逸澜并不打算这么快和王廷撕破脸。

    只不过令李逸澜惊喜的是,会议厅内的士气很高昂。尤其是从朴孝民口中得知了朝鲜王廷的决定后,众人心中原本留存的一点侥幸之心,这时也消失无存了。

    陈得这几日相通了,握紧拳头挥了挥,朝在场众人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现在王廷来的官员是以礼待我,但之后就可能会是动武了。”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陈得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经过这一个月来的军事训练,众人在战斗力提升的同时,心中其实也或多或少做好了准备。

    看到众人士气可用,李逸澜心中一块大石也放下了不少。现在就只剩下林寅观和船上剩下的五十多人的态度,李逸澜还不清楚了。

    回到房间之后,李逸澜给林寅观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方治,让方治带上几人即刻赶回大静县猊来里浦口,把信交给林寅观。

    看着方治离去的背影,李逸澜长呼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休息起来。

    只是李逸澜胸口的起伏,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