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决定命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

    郑致和的一番话,触动了李棩内心深处对建虏的恐惧。

    李棩当年正是出生在沈阳的朝鲜世子馆,幼年都生活在沈阳的他,留下的不是美好的孩童回忆,而是被软禁的阴影。

    不等闵维重等山党再说话,李棩当即明确表态道:“寡人认真考虑过了。虽然遣送这些漂流人于心不忍,但是如果不遣送,则后患太大,更非良策。”

    方才一直没有发言的一些中立派的官员和早已经按捺不住的汉党官员,等到李棩表态之后,纷纷站出来说话了。

    吏曹参判赵复阳叹息道:“如果当初地方的官员,一开始就不汇报,直接修船送走,那就好了。事到如今,只能说是大不幸!”

    刚说完,赵复阳才想起来自己说的地方官员洪宇亮,好像是郑致和的门下,而且很快洪宇亮也会到礼曹就任,和赵复阳同朝共事。知道说错了话的赵复阳,一时间涨红了脸,张着嘴不知道该怎么圆下去。

    知事柳赫然心中暗笑,决定不给赵复阳补充的机会,紧接着就说道:“我国力弱,既然已经被迫屈从于清国,那就不得不弯腰行事,以求清国无所啧言。”

    看到有不少官员点头,柳赫然继续说道:“如果我们不把漂流人遣送清国,万一有怨恨国家之人,偷偷告诉清人此事,引得清人来查问,能瞒得过一时,却瞒不过一世!”

    此时大势已定,李庆亿也装作不经意的补充了一句:“今天不捉送清国,一旦之后被清国发现,则清人一定会以我们不遣归逃民作为理由责罚,而不会以我们包庇汉人这条理由处罚。”

    李庆亿这话,说起来看似不经意,但却点明了当时清廷之虚伪,也使得遣送漂流人到清国变得更加必要了。

    至此,大局已定。

    户曹判书金寿兴看到闵维重等山党官员面色铁青,心中不忍,打起圆场来:“这些人自称是大明使者,那就正如闵承旨所说,不忍押送实乃常情。只是,小不忍,致大患,唉。”

    随后几人说得都是些场面话,虽然同情,却还是同意送明使去清国。于是这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朝议结束,闵维重铁青着脸走出了昌德宫,快走几步,追上前面的一名青年官员:“金兄,为何你方才不发一言,坐看彼辈定论,将大明使者送去建虏那里受死?”

    .......

    全罗道,济州府。

    此时的李逸澜,还不知道自己和六十五名漂流人的命运,已经在汉城被决定了下来。

    “国姓爷当初就是凭借这样的战术,扛下了鞑子的冲击?”

    弄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曾胜总算是弄出了一个雏形。五名士卒做成的一个小阵型,硬生生顶住了方治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的轮番冲击。

    虽然最后因为配合不娴熟,几名士卒还是被人找到了破绽,给冲破了防守,但是这之前的表现,已经足以让众人啧啧称奇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