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潭浑池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期间的复杂变化,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后世的研究者来说极不友好。

    洪宇亮此时拿起纸笔,边说边用笔写下要点,向李逸澜详细描述着这几年来的朝政变化。

    李逸澜则在心里默默地将这些表面上写满了儒家大义的文字,转化成党派斗争的实质。

    .......

    八年前,力主北伐的朝鲜孝宗去世,嫡长子李棩即位。围绕慈懿大妃该如何为孝宗服丧的问题,党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史称“己亥礼讼”。

    最终,以宋时烈为首的西人党,根据《大明律》和《经国大典》,在争论中驳倒了南人党,一统朝政。

    统一朝政后的西人党,内部又分化成山党和汉党。山党是大义名分论者,主张反清复明,领袖是宋时烈;汉党是现实论者,主张以朝鲜安全为本,其领袖有金佐明、李庆亿等人。

    四年前,清朝使节到汉城,国王李棩亲自到郊区慕华馆迎接清使。

    当时,显宗的随员中有一个叫金万均的官员,金万均以其祖母在丙子胡乱时殉节为理由,不愿意迎接清使,他的行为引发了党派之间的斗争,即所谓“公义、私义”论争。

    山党同情金万均的处境,主张其不应该被处罚。汉党猛烈批评金万均只重视私义,轻视更重要的国家公义。

    对于国王李棩而言,山党宋时烈一派的大义名分政治威胁王权,汉党的先公后私的主张则符合王权强化的要求。

    因此,李棩接纳了汉党的主张,而果断处罚金万均。由此,山党的大义名分受到了打击,领袖宋时烈拒绝出仕而回乡。

    以金佐明和李庆亿为首的汉党虽为少数派,但他们的现实论得到了李棩的支持,由此,汉党在朝鲜王廷有了一席之地。

    当下的朝鲜王廷,虽然仍由西人党掌权,但西人党内部已分裂为三股势力。

    一是以闵维重、金万基为首的山党一派,这些年青官员掌控谏官要职,影响全国儒生的言论。

    二是金佐明、李庆亿等汉党一派,时时与山党发生冲突。

    三是以右议政(亦称右相)郑致和为首的中立派。

    而南人党虽然成为了在野党,但是牢牢掌控着大本营岭南地区(朝鲜庆尚道),对朝政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发动下一次的论辩,夺回执政权。

    .......

    洪宇亮喝完第三杯茶,说道:“不瞒李使者,宇亮现在是右相的门下。”

    李逸澜极力消化着这复杂的形势:“这么说,你这次开仓放粮,打击与李庆亿相关的粮行,也是郑致和的意思了?”

    洪宇亮望着窗外,叹道:

    “宇亮本不愿掺和入党争,但是像我这种无党无派之人,已经在济州府踏踏实实地干了五年,一点升迁的动静都没听到。”

    “宇亮万般无奈之下,于数月前拜入右议政门下。此后按照安排,开仓放粮,为自己赢了清议,没多久就收到了会把我调回京城的消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