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明安在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列队下船。

    经过一个时辰的突击操练,尽管这十八名精壮列阵时的整齐度还不能让李逸澜满意,但对于猊来里浦口的渔民和那十几名士卒而言,却已经有了足够的威慑力。

    林寅观、李逸澜、陈得随后而出,三人皆身着船上最好的衣冠,仪表堂堂,不怒自威。

    金耽仁细细观察,发现下船来的众人,都不剃头,除了一个头发较短的年轻人外,其余众人都结着发髻,头戴网巾,俨然是大明衣冠。

    前世在大学选修过朝鲜语,后来又在韩国工作半年,李逸澜的朝鲜语已经到可以正常交流的地步。

    此时李逸澜向前一步,沉声说道:“我们是大明延平王麾下,不知此处主官何人,可否出来一叙。”

    尽管数百年间朝鲜语的发音也出现了变化,但金耽仁还是勉强能听明白,这些人果然是大明子民!

    此时的朝鲜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大清藩属,但是无论是民间还是在上层,仍然视大明为父母国,是再造藩邦的恩主国,可以说大明就是这个时代朝鲜的最高义理。

    还没等脑子反应过来,金耽仁的身体已经很诚实地弯下了腰。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下官是大静县猊来里浦的座主,金耽仁。”

    林寅观上前将金耽仁扶起,通过李逸澜翻译,和金耽仁聊了几句客套话。

    就在几人正在相谈的时候,此时浦口里的渔民们也大概了解到了现在的情况。在得知来的不是倭寇,而是大明之后,渔民们放下了刚才的恐慌,随后纷纷围了上来。

    大明不是灭亡了吗?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是大家心里共同的疑惑。

    看到人越聚越多,金耽仁大声斥道:“你们都围上来干嘛?赶紧去出海!”

    李逸澜走到渔民们前面,提高嗓门说道:“方才无意间对大家造成了惊吓,请大家见谅。我们不是倭寇,而是当年和你们一起打倭寇的大明子民!”

    ......

    浦口的人越聚越多,也影响了正常的出海活动,林寅观便提议大家离开岸边,去人相对少的地方。

    金耽仁指引着林寅观等人到了附近的亭子歇息,一路上,李逸澜一边和金耽仁交流,同时也给林寅观和陈得充当翻译。

    双方坐定,闲聊了一会后,金耽仁最终还是问出了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二十多年前,就听说大明崇祯皇帝殉国,后来又听说清酋入主中原。”

    “有人说,大明亡了!可后来有人说,大明皇帝南巡,宗社不替,社稷犹存。众说纷纭,不知哪个是真?”

    ......

    当年,清军入关之后,一直宣称是在为崇祯复仇,要消灭的对象是农民军,用这套言辞来建构自己建立王朝的正统性。

    既然大清已经是正统,那么自然是斥责南明势力为贼寇了,这样一来,清兵南下一统全国,就不是在攻灭大明,而是扫除贼寇。

    当然,南明究竟是不是正统,在不同的势力的立场上得出结论也是截然不同的。

    清廷自然也知道朝鲜对待大明的态度,因此对待朝鲜的使节时小心谨慎,基本不透露有关南明的消息。

    虽然从大清皇帝的诏谕中,朝鲜隐隐约约觉得所谓“贼寇”就是南明,但从未得到有效的证实。

    直到五年前吴三桂勒死了永历之后,清廷这才向朝鲜告知贼首已死的消息,意思就是残余反抗势力已经彻底没了,朝鲜你趁早死了反清复明的心吧。

    可是当不信任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时,真实和谎言已经分不清界限。大明究竟还在不在,已经成了令朝鲜上下困惑不已的谜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