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向西!向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形成的习惯,还是让曾胜养成了谨慎小心的习惯。

    曾胜心中没有完全放下顾虑,但是又不愿意就这样放过吸纳人才的机会,尤其是僧人投军,这可是破虏军之前从未有过的。

    破虏军成军至今,靠的就是民心,曾胜决定还是先将他们吸纳过来再说。

    一边思考,曾胜一边向那名翻墙出来的僧人问了许多问题,从他们对于破虏军的了解,到参军的目标和动机,再到他们现在掌握的武艺等等,都问了一个遍。

    曾胜问得很快,那名僧人除了一开始有些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害怕而产生的紧张外,后面倒是随问随答,回答的内容听上去也十分自然。x www.x m.x

    在问答的间隙,住持回到院子里,将剩下的十几名有心投军的僧人也叫了出来,告诉他们可以如愿了。

    一连串问题问完之后,曾胜心中大致已经信了七成,尽管如此,已经刻入骨髓里的谨慎基因还是促使曾胜做了一些措施,借着一个机会,曾胜背过身去低声吩咐士卒们看好前来投军的十五名僧人。

    与其现在疑神疑鬼,不如得带着他们一起等回到了济州岛,观察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作判断,曾胜便如此决定了下来。

    .........

    第二天一大早,其余的绝大部分破虏军士卒一觉醒来,才发现有了新同伴的加入。意外之余,大家的士气更是高涨。

    这么多天来,这是庆尚道第一批投军的人,他们的加入,一方面说明破虏军的威望正在提高,甚至打破了地域上的隔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投靠的这支军队,确实正处于一个向上的发展期。

    看到众人的士气高涨,曾胜也确信他昨天晚上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至少在这个时候,这些新加入士卒能够被激起士气,这对于接下来的行军十分关键。

    这些义军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过济州岛,更别说破虏军成立之后的济州岛了,对于回济州岛的渴望,并没有曾胜以及那些破虏军中本地的济州士卒那么强烈。

    想要让他们跟随着突破敌军可能的封锁和追击,只能依靠的就是那一股子精神和气势了。这也是为什么曾胜即使冒着风险也要接纳僧兵的原因——提振士气,目前要比杜绝风险更加重要。

    离开海印寺的时候,住持和其他僧人送出寺门外,送上的除了祝福之外,还有寺内存储的干粮等等物资。

    ........

    虽然心中还带着提防那个,但是曾胜不得不承认,有了这十几名僧兵的加入,大军在崇山峻岭中行军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路,只有深山中的猎户和这些常年生活在山上的僧人才知道

    (还有部分内容,稍后补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