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郑致和的邀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target="_blank">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虽然一旁的全罗道观察使洪处厚没有说话,但是此时耳朵也悄悄竖了起来。

    郑致和当然也明白申方洋等全罗道文武官员的顾虑,当即安慰道:“此次济州兵变,事发突然,而且性质特殊,我们都知道,因此根本没有讨论问责之事。”

    “恰恰相反,全罗道能够在济州兵变之后,及时撤走船只,不给济州军北渡海峡,进一步作乱的机会,这是一大功啊。”

    郑致和这话虚虚实实,一方面,国王李棩和王廷的其他官员,确实还没有提出要对济州官员问责,但另一方面,郑致和可没有保证,王廷秋后也不算帐。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虽然郑致和所言不尽为实,但是在这种时候还是很能够安抚人心,提振士气的。

    郑致和一声令下,全体将士在全州城外休整两天。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南征军除了抓紧时间休息之外,还进行了人员和武器上的清点。

    最终送到郑致和面前的报告,显示此时南征军已经达到了三万三千人。

    带着绝对的优势,郑致和发出将领,全体南征军拔营离开全州,开始往济州海峡而去。

    ......

    三日后,济州海峡南岸,破虏军营寨。

    曾胜和柳馨远等几人,正在轮流读着一封信。

    而破虏军提督、大明使者李逸澜,此时正坐于上首,手指规律地微微叩击着桌面,若有所思。

    今日清晨,一艘普通商船驶近港口,隔着大老远,船上的人就开始喊话:“不要发炮!我们不是官军,我们是来送信的!”

    这封信,是南征军督师,右议政郑致和派船送过来的。

    信的内容不多,核心意思就是两点。

    第一,对于济州兵变的发生,国王殿下和王廷都表示理解。

    事件最初的肇事者,如济州粮行掌柜李祥、备边司郎官朴孝民以及全罗道兵马评事张万尹等,欲对明使行凶,罪大恶极。

    所幸明使机智果断,保住了自己的安全,同时让挑衅大明的罪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现在罪人已死,明使大可不必多虑。

    第二,虽然兵变已经发生,但是还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一切都好谈。

    朝鲜国王李棩,诚挚地邀请大明使者李逸澜,前往汉城一叙。如果明使担心安危,可以带上护卫百人,一路护送到宫殿前。

    明使如果心中仍有疑虑,则可以采取折中办法,先与右议政郑致和谈判。郑致和愿意乘一普通商船,与明使相会于济州海峡之中。

    届时,郑致和希望两人效关云长、鲁子敬之故事,单刀赴会,以示诚意。

    此事若成,必然将成为历史上又一美谈。

    在信的最后,郑致和提出了三日之限。三日之后,如果明使拒绝或者没有答复,那郑致和就只能率五万精兵,到济州岛上与明使相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