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会试(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为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沉沉睡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自然醒来,昨天晚上似乎下过一阵小雨,答题的案板外沿有一点潮湿,还好自己早就将试卷笔墨收拾到了里面。

    这苦冷的日子,熬的是人的精神,也是在熬身体,往届就有不少的举子,第一场答的漂亮,同考已经基本要取中了,但索要第三场的卷子,发现没有,人实在病的厉害,昏倒到考棚里,只能抬出去做弃考处理。

    等李沅将《大学》题和《易》题答完,已经在第三天的中午,《易》是他的本经,从打腹稿到下笔差不多用了一天时间。写完之后呼呼大睡,所以交卷是被巡逻兵士叫醒的。

    交卷的时候,院内已经掌灯。受卷官坐在至公堂上,有监试官监督,考生自己来交卷,因为交卷晚,李沅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

    受卷官先核对李沅的身份,再仔细看试卷有没有污损、截角、针眼、图案等记号,确定无误后,发给了李沅有受卷官关防印的照票,凭着这张照票,如果阅卷的时候说找不到他的试卷,直接找受卷官问罪。

    受卷官收齐试卷后,将统一交予弥封官。弥封官会将试卷上名字、籍贯等个人信息反复折叠,订固糊名,并加盖印章,只留下考生的编号,比如李沅是“北易云七”,卢象升是“南书吕三”,然后准备一张空白卷,红笔写好相对应的编号,留待下一步誊录。

    誊录官不但要在朱卷上用红笔誊写试卷原文,还要表明原卷上有多少涂改的字,以给内帘的考官们真实反映墨卷的状况。誊录完成之后,还有对读,看誊录官是否有誊录错误,一旦发现错误,用黄笔改正。

    当然,这一切的步骤不是由几十个官员亲自完成,五千多考生,这几个官员人数再多十倍他们也完成不了,具体的事情自然是安排了杂役书吏来做。但试卷上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主管的官员本人签字确认,出了问题,他们是第一责任人。

    完成对读后的朱卷、墨卷送到外收掌试卷官处。外收掌官员接到试卷之后,会再次核对朱卷、墨卷的编号,确认无误以后,将朱卷与墨卷分开,墨卷存放在外收掌处。

    本届十五位同考官,朱卷将按照五经房考的数量比例分为十五束,每束同经。因为现在会试按照南北中分榜录取,比例是南五十五、北三十五、中十,所以每束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比例,真是一场浩繁的工作。

    分好之后分别标号,加盖外收掌官员关防后,送入内帘聚奎堂。

    十一日晚上内帘的考官们还要如初八一样出考题,十二日,他们就将用手中的蓝笔决定考生们“可取”和“落”的命运。

    ——————————————————————————

    写的好累。。。

    李沅的《论语》题答案抄的清代韩菼会试答卷,要开熏自己来答会试卷,真的做不到啊。

    韩菼,康熙癸丑科状元。。。

    感谢书友的推荐票,基本是大家一票两票投出来的,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一生永慧”兄,你的12票是本书收到的最大单笔推荐,感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