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做个交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儿女的意见。

    十几岁的年轻举人,这几个月被旁敲侧击想来定亲的肯定不少,但都被崔氏“考完这科”再说堵回去了,开玩笑,中了进士身价更加不一样的嘛。

    四人先去清苑,这是易州的南方,不是李沅等人不识路南辕北辙。清苑是保定府府治所在地,是来拜见府尊康林泉康大人的。

    尊师重道是很重要的事情,当然尊师也是一种很实际的互惠互利关系。尊的“师”并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授业恩师,而是科考上的主考官同考官。

    考中的考生也不是要拜所有主考官为师,一般只有乡试会试的主考官才会被人拜师。拜师学生需要上门提交正式的“拜师贴”,按照潜规则,学生官位高过了老师,老师会主动送还拜师贴,表示对朝廷文官次序等级的尊重。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科考要考通关需要过六道关卡,乡试会试这两级的主考级别刚刚好,乡试主考已经是二三品的大员,会试更是尚书阁老,学生能超过老师的是少之又少,送还拜师贴的尴尬事很少能发生。如果是之前的院试、府试、县试,主考级别不是很高,学生在官场超过他也是非常正常的,经常退还拜师贴也不好看是吧。

    因此,拜“座师”一般只是举人、进士干的事情。

    康府尊是李沅院式的主考,李沅也没有向康府尊递“拜师贴”,不是正式的座师。但是康府尊将李沅点为了案首,李沅的礼节就不能少,一是来拜年,二是赴考前的辞行。

    康府尊在后堂单独招待李沅,席间温言问及备考的情况:“立新,现在说温习功课,精读经义都是假的,会试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抱来的。老夫以过来人给你建议,这个时候再去温书,不如找一些资深翰林、士林有声望的六部主事们他们的论著文章来看,益处多多。”

    “科考场上,主考官是最重要,但出题的阅卷的却是同考官。会试由礼部主持,正副主考有两人,同考官有十几二十人。同考是出题、阅卷人,各经的同考会出数量不等的考题,由主考或者抽签或者商议来确定最终考题,你们考完后,同考又是阅卷并选出谁能登科的人,主考决定最终的名次。”康府尊真是把李沅当做弟子看待的,作为自己亲自点出的案首,科考名次越好自己脸上越是有光啊,而且李沅年纪尚幼,未来前途无量。

    “主考固然重要,但同考们影响更加直接。”康府尊最后总结。

    “弟子省得。”李沅大概也心里有数,但老前辈的善意提醒总是要感激的,同考官主要是在老翰林和六部的主事里面选用。

    “放松心态,你还年幼,文章当写出锐气,字里行间不要装老成,让主考同考们在文章里读出你的年纪来。没有考官愿意取一个老油条进士,四五十岁入官场,前途怕是有限。”李沅记下受教。

    在康府尊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临走的时候,府尊的如夫人柳氏打趣:“立新真是翩翩浊世佳公子,我们老爷是没有合适的女儿,不然非得招婿不可。”康府尊哈哈大笑,李立新狼狈而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