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一个大胆的计划(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只是“默然”,并没放在身上。

    今日她之所求,干系重大。

    但现在自己自身难保啊,柳河新败,料想弹劾的奏章马上会在乾清宫堆成小山,大明前途难测……现在,出了这么一件事,难道是天意!

    “孙大人,皇后让我带一句话给你。”说完王承德屈身跪下:“皇嗣攸关国运,我代大明江山跪求大人。”

    吓得孙承宗赶紧扶他起来。

    不久,孙承宗府上多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说这是孙阁老亲卫遗孤,被视做孙儿,取名赵炫,抚养京师府内。

    且说回李沅。

    李泌老家也就是李沅家在保定府易州,明中后期后宫大多在京师附近选人,也就是大约北直隶的范围。李沅在宫里回家,因为装伤一直在轿内,走走停停四天才回到家里。

    躺在轿里,李沅穿越到这个世界,要怎么个活法?这番奇遇实属难得,李沅发现自己融合了两个李沅的记忆,虽然是以后世的李沅为主,毕竟年岁上长一些,多了十几年的阅历,但原来李沅的记忆都还在。

    对于现在的样貌李沅是非常满意的,姐姐李泌能在万千宫女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封号的妃子,弟弟自然也是丰神俊秀。前些天在宫里照过镜子,剑眉星眸、挺鼻薄唇,帅帅的样子。可能是忙于读书,缺少锻炼和阳光照晒,皮肤过于白皙,可能按照明朝是很好的,但以李沅后世的眼光看,过于文弱了。身材嘛,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放在明代已经算高了,才十六岁应该还能长点个,精神头还可以。

    但作为一个男人,长得好看是不够的,而且李沅知道,天启已经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了,行将乱世,还得从长计议好好打算。目前时代的风气,自然读书科举是最大的正途,到时候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供自己选择。

    李沅已经在今年的顺天府北闱乡考榜上有名,中举了,而且是顺天府会试的第七名,考虑16岁的年纪,当然称得上神童。举人就拥有做官的资格,如果没有自己来横插一杠子,考中进士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正常的科举三年一次,“省考”乡试安排在夏历八月,称为秋闱,“国考”会试就安排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称为春闱。现在已经是十月间,也就是说离会试还有四个月左右,自己得在易州好好温习功课,然后在过年之后,赶往京师,准备会试。

    会试和乡试的考试要求和内容一样,一共考三场,儒家经学是绝对的核心内容,有标准教材和答案:永乐时期颁布的《四书五经大全》,但最后一场也考政论和时务策。李沅对那一套《四书五经大全》已经背的烂熟,这基础知识分是没有问题的,而科考第一场的经义是最重要的,决定是否能被录取。由于年龄阅历的关系,政论和时务策对是他的弱项,等熟悉了八股科考的一些前人范文,结合李沅后世的见识,希望在弱项上有所弥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