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回归热潮(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伙伴,还在为了一个进工厂的指标而焦虑不安,而他们却是像上学就可以上学,甚至还有奖学金,像学技术就有技术学校,想成为工人就可以去工厂上班,甚至只要半年的工资他们就可以有一个电梯公寓,这样的待遇全国上下除了根据地,还有那个城市有这样的待遇!

    而这一切也没有超出徐达的预期,虽然他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国内情况,但是他好歹是看过上千本小说的男人,工业文更是看了不少,知道现在国内贫穷,物资的短缺,赵建军他们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是,要不然国家也不会改革开放了,就是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

    国内就相当于航母,根据地却像是小船,虽然根据地在发展的时候,同时期国内也在改革开放,但船大难掉头,改革开放的影响还不大,没有波及全国,最多在沿海有一些改变,哪怕过了几十年,西南地区也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

    而根据地不过一个地级市大小,发展起来自然容易,更不要说徐达还开外挂,每年有20多亿的资金流流入根据地,这样一来根据地就相当于坐上火箭一样的发展,这发展的速度,比深市都要快,这是全国其他城市比不上的,这样根据地自然机会多,吸引国内的人民!

    徐达就是要用无数的赵建军他们,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到他们根据地来,帮助根据地发展。所以徐达才会如此帮助大家回家过年。

    而大家也没有辜负徐达的期待,虽然春节期间有几万人口流失,但春节过后,每天都有好几千人开始返回根据地。这些都是从根据地离开的人。

    返回的不只是他们,还有亲戚、儿时伙伴,乃至左邻右舍、父母单位同事的子弟。他们都是和赵建军伙伴一样想到根据地闯荡一番的人。

    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的时代,由于工作岗位的缺乏,每个家庭几乎都有在家待业的孝。

    听说根据地工作出路宽、待遇丰厚,机会多,甚至房价都便宜,就没有不动心了,老人们可能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青年却不想在这样继续贫困起来,他们都把根据地当中自己理想的乐土。

    即便是一探真假,来根据地看看总不会错。抱着这样的心思,陆陆续续返回军分区的战士、知青、工人,都带了一个以上的同行者,多的更有十几个人。甚至有一个村上百号人到根据地打工。

    过年后的一个月时间,根据地多了10万人,而且到根据地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这人数大大超过了徐达的想像,虽然这也给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却也让根据地不再缺少是人手了。

    有了这次探亲的良好示范结果,根据地信心大增,张建国他们这些高层,甚至想每个月都让一批人返乡,这样可以减少根据地的人口压力,有可以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要知道这批过来的劳动力,不只是农民工,而多了不少的技术工人,虽然他们大部分都只是初级技术工,但比起农民工这就算是高级技术人才了,更不要说还有不少高级技师也跟着家人来到根据地,丰富了根据地的人才。

    这比重新培养农民工减少了大量的时间,而现在徐达不缺机器也不缺钱,只缺人,技工,高级技师和各种专家教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