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正德大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唐汉对此一律不管,他只是经营着陕西这一亩三分地,将陕西治理得井井有条,境内水渠纵横连贯,道路也都采用了水泥路,四通八达,截止到去年正德十年,陕西境内实现了县与县都有水泥大道相通,而且陕西一地的缴纳朝廷的税收就多达两百万两银子。

    “臣,唐汉,拜见陛下!”唐汉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到了正德皇帝面前,行礼拜道。

    正德皇帝从马上上来,扶起唐汉道:“师父万万勿多礼,朕此次来西安,本想给师父一个惊喜,不曾想还是被师父给师父识破了。”

    唐汉暗暗惊讶,十几年不见,正德皇帝的内力竟是不弱,相当于江湖二流境界了,由此可见这些年正德皇帝并未放弃修炼内功。

    “陛下这一玩笑,西安起码要损失数万银子!”唐汉无奈地说道。

    正德皇帝也不是刚即位时候那般脸皮薄,这些年与朝廷群臣斗法,也让他的脸皮变厚了起来,正德皇帝笑道:“这次朕从宣府入陕西,百姓安家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富足,师父当真是文武全才,不但武功高强,这治理地方的能力,放眼朝廷也是无人能及。”

    唐汉微微躬身,道:“陛下廖赞了,臣可不敢居功,主要是诸位同僚齐心协力,才有如今局面。”

    “陛下,请随臣入城,此地却是不适合聊天!”唐汉道,便带着正德皇帝等入城。

    正德皇帝抵达西安之事一下子传播了开来,西安百姓才知晓原来不是敌寇入侵,而是正德皇帝驾临西安,顿时整个西安热闹了起来。

    唐汉将正德皇帝圣驾安置于巡抚衙门,同时也召集陕西各府知府及卫所主要将领前来西安见驾。

    “师父,你觉得北伐瓦剌时机成熟了吗?”巡抚衙门花园中,只剩下唐汉和正德皇帝,虽然二人十余年未见,但是却也太大的隔阂,正德皇帝直接说道。

    唐汉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这位正德皇帝可是一位闹腾的住,原轨迹中他可是化名‘大将军朱寿’,在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时,亲率大军统兵出战,亲临前线同敌人战斗,打退了鞑靼军。

    因为唐汉这只蝴蝶带来的影响,朝廷的收入大增,一岁收入就有一千多万两银子,朝廷财政改善了不少,弘治帝在位时也开始解决西南问题以及对宗室下手,正德皇帝即位后也未改变政策,使得西南问题在正德五年就被平定了,宗室政策在正德十年也开始实行起来。

    有这些底气,使得正德皇帝开始打瓦剌的主意。

    “陛下,军队可改制了?”唐汉问道。

    “不曾!”

    “陛下,不知可捋顺朝廷,驾驭群臣,皇帝权威至高无上?”唐汉又问道。

    “不曾!”

    正德皇帝脸色沉了下来,即位以后,他就发现当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弘治帝时候群臣毕恭毕敬,安于本分,可是他即位后,群臣就阴奉阳违,甚至经常在朝会时驳回他的旨意,所以别说是捋顺朝廷、驾驭群臣,可以说如今君臣矛盾可是着实不小,如同一个火药桶一般。

    “军队是一柄锋利的刀,是君王最有利的武器,若是君王没有掌握这柄锋利的刀,君王的权威就大打折扣。”唐汉淡笑道:“当年太祖登基为帝,凡是贪官污吏就狠狠整治,骄兵悍将胆敢触犯皇权就毫不犹疑斩杀,却无人敢造反,是为何?”

    正德皇帝是聪慧之人,一点就通,就明白了唐汉话中的意思,他这个皇帝连兵权都没有握在手中、内部都没有捋顺,又谈何北伐。

    说不定他在前线与瓦剌拼个你死我活,结果京城就会发生政变,瞬间他就失去皇位。

    “陛下,以前臣曾听过一句千古至理:枪杆子出政权!”唐汉道:“只有牢牢掌握兵权,陛下的意志才能得到贯彻!如今大明的病症,不在于蒙古的威胁,而是在大明内部。”

    自从土木堡之变,大量军队精英死伤殆尽,武功勋贵一落千丈,而文官集团借着立新军、于谦守住北京打退瓦剌,声威大震,彻底执掌权柄,压过了勋贵。

    可是在唐汉看来,文官集团独断乾坤,难免会误国,只有文武并重、文武分立,才是最稳定的。

    正德皇帝要北伐,无疑是不合适的,与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北伐,还不如精练内功,彻底掌控皇帝权柄。

    毕竟当年虽然瓦剌取胜,大明惨败,可是整体而言,大明的实力依旧胜过蒙古许多,大明的威胁不在于北方,而是在内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