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顺手烧褒中 苦战泯恩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么回事?和想不出。”

    一边严密监视这两支敌军和阳安关阴洛部的动静,一边向东撤退,一日多后,到了褒中县。

    为了守住阳安关这个连通武都、阴平郡的重地,阴洛把能调用的兵马都带去了关内防守,因而褒中县的守卒不多,——事实上,南郑等县,现下也几乎都是空城一座。

    秦军到了县外,奉吕明、季和的命令,顺带手,把褒中的县城攻下,入城抢掠一番,随之,放火烧了褒中县城,掳了当地的百姓千余户从军,然后才进入褒谷,北撤回关中去了。

    ……

    吕明、季和部撤走的次日,一支兵马来至阳安关下。

    阴洛眺看,见这支兵马打着萧尊儒的旗帜,纳闷不已,出於谨慎,叫守关的戍卒戒备。

    不多时,数骑沿道入山,径到阳安关前。

    数骑最前之人,身形矮小,面裹创纱,阴洛视之,是张景威。

    “景威?”

    “府君。”

    阴洛站立关上,张景威骑马关下。

    近处关门前的路上,断箭遍地,血迹斑斑,犹有未搬走的敌我兵士尸首随处可见。

    值此苦战之后,蓝天青山间,两人四目相对。

    不久前因为是否驰援陇西郡而出现的那点争执、矛盾,於这个时刻,不翼而飞了。

    “快开关门!”阴洛撩衣,大步下关,等关门打开,出关亲迎张景威。

    两人关前相见。

    张景威跳下马,不及行礼,阴洛已一把握住他的手。

    “景威!”

    “府君。”

    “……你的脸怎么了?”

    张景威说道:“接府君求援檄后,景威率部,星夜疾进,入汉中境,闻氐虏攻阳安关甚急,乃火速赶来支援,不意於定军山南,遭氐虏夜袭我营。因营内部分賨人叛乱,景威不得不弃营暂退。退三十里,景威召沿乡义兵,又有未叛之賨酋为景威召沿途的賨人部兵,得众数千,为震慑氐虏,景威遂举萧尊儒旗号,复北上继续来援阳安关。

    “昨日接报,获悉氐虏东撤,景威部战卒少,不能追歼,因来与府君相会。”

    简简单单的一番陈述,阴洛可以想象得出张景威这几天经历的惊心动魄,他百感交集,然彼此同为王事,感谢的话,他知是不必说的,末了,百感汇成一句话,说道:“你的脸怎么了?”

    “氐虏攻我营时,不小心颊上中了一箭,不打紧的。”

    “……还能饮酒么?”

    “景威酒量不好,一石足矣。”

    听到了这句玩笑话,阴洛放声大笑,他用力挽住张景威的胳臂,说道:“我陪你一石!”

    两人并肩入关。

    阴洛吩咐吏卒备酒宴。

    趁备酒宴的空儿,他细细询问张景威路上探查到的秦军撤离阳安关后的动向。

    张景威把知道的都告诉了他。

    两人说起秦军突然撤走,皆是不知缘故。

    阴洛又派人出去探查。

    是日欢宴。

    翌日傍晚,军吏来报:“关下有数骑到。”

    “什么骑?”

    军吏尚未回答,张景威笑道:“还能是什么骑?府君,自是援军。”

    “还有援军?”汉中目前唯一能指望的援兵就是张景威部,张景威已经到了,怎么还有援兵?阴洛纳罕,心中一动,说道,“莫不是武都、阴平郡的兵马?”

    “府君出关一看即知。”

    阴洛就与张景威起身,两人出到关上,朝下观看。

    看到关前停了十余骑兵,视其戎装,虽亦红色,但与定西的戎装小有差别,是江左唐军戎装的样式。十余骑,俱皆人高马壮,一面白底黑字的大旗,於众骑中高举招展。

    旗上三个大字:满身胆。

    “满身胆?”这三个字极是耳熟,阴洛蓦然想到了代表的是谁,惊喜说道,“是陈如海?”便按住垛口,向下高声叫道,“敢问来将,可是陈湘山?”

    十余骑中,当先一人昂首应道:“末将陈如海。”

    却这答话之人的陈如海何许人也?此人字湘山,荆州江陵人,家本士族,后来没落,桓蒙掌荆州后,他以勇武而得桓蒙辟除,数年前,从桓蒙伐蜀,笮桥一战,敌箭及桓蒙坐骑,荆州兵存亡之际,桓蒙帐下最为悍勇的骑将朱陶引十数骑冲踏蜀兵阵,所向披靡,陈如海时就是那十数骑之一。战后论功,其功仅次朱陶,桓蒙上表,擢他为抚蛮校尉,现驻兵巴西郡。

    “满身胆”这面旗帜,就是笮桥战后,桓蒙赏赐与他的。

    吕明、季和远在关中,对蜀中唐将的了解只限於程勋、周安、萧尊儒这些高层,不知“满身胆”何意,阴洛、张景威屯守汉中、梓潼三县,守地与荆州兵、江左唐兵所镇之地接壤,而陈如海是蜀中荆州、江左诸将中堪称骁悍的一人,故他俩却知这面旗帜与陈如海的关系。

    当下,阴洛、张景威下关,迎接陈如海。

    三人於关前见面。

    陈如海说道:“氐虏出子午道,偷袭贵郡,贵郡百姓有逃入巴西者,如海闻讯,急请程将军救援贵郡,程将军托辞不肯,如海便率本部,并及义兵和如海治下的诸胡,独来援之。”

    阴洛与陈如海此前不认识,两人半点交情也无,却没想到汉中的危急之时,陈如海居然在程勋不肯来援的情况下,敢於独自率兵来援,阴洛十分感动,说道:“校尉义举,洛唯感之!我代汉中百姓,多谢校尉了!”

    陈如海正色说道:“这有什么可谢的?定西,唐之藩国也,你我本同为唐臣,汉中有难,如海身在邻郡,焉可坐视不救?况今北地皆胡,下则保土守民,上则扫荡膻腥,亦非需我等齐心勠力不可!只是如海一路虽紧赶慢赶,仍是到得晚了!未能救下褒中百姓,如海恨且愧疚。”

    “褒中百姓?”

    “府君尚且不知么?氐虏窜走褒斜道前,烧了褒中县城,掳走了百姓千余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