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香艳的回味 什么也没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令狐奉在世时,宋无暇得宠,没少给左氏甩脸子,两人相处得并不愉快,但令狐奉薨后,宋家继而倒台,为了自保,宋无暇却是能放下身段,低三下四的,时时处处讨好左氏,左氏本心地善良,常年独在深宫,人皆有交流的需要,又亦需个身份对等、说得上话的人解闷,故在宋无暇的曲意逢迎下,左氏与宋无暇的关系,近年来却是比之前好了很多。

    换言之,如果宋无暇劝说左氏早点给令狐乐完婚的话,在左氏这里,还是会有些许分量的。

    一边是外朝群臣的上书奏请,大概是觉得不保险,所以一边再加上宫中宋无暇的吹风。

    氾宽、宋闳的这一次联手,如果真像莘迩的猜测,那看来是势在必得。

    莘迩点了点头,对王益富说道:“这事儿我知道了。”

    王益富察言观色,看出莘迩不欲在宫门外多做停留,就下拜说道:“小奴恭送莘公。”

    莘迩踩蹬上车,坐入车内。车门关上,他拉开了车窗上的垂帘,示意王益富近前。王益富弯着腰,赶紧趋行到至。莘迩淡淡地说道:“你上次说,你的阿弟叫什么名字来着?”

    “小奴阿弟,贱名益禄。”

    “国家有项新政将施,不通一经、不识一艺者,虽百石吏而不得任之,你阿弟可通经、艺?”

    “小奴阿弟粗鄙,不通经,然略能骑射。”

    经,便是儒家的经书;艺,指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是六艺之一。

    “你再休沐时,请你乡郡的中正,把你阿弟的品、状及资,呈与中台吏部,看看是否堪用。”

    品、状、资,是当下士民出仕,必须呈交的三项书面材料,品,即乡品;状,是对其人“德”与“能”的书面评语;资,是出仕之人的家世,主要指其父亲、祖父等人的官爵和姻亲关系。

    这三项书面材料,都是由出仕之人的本郡中正来准备的,准备好了,上给吏部,然后再由吏部负责选官、任官的官吏根据此三项材料,给以出仕之人与其品、状、资相符合的对应授官。

    王益富喜出望外,勉强抑住喜色,说道:“是,是,公之深恩,小奴唯效死以报!”

    窗帘放下,御者驭牛,莘迩的坐车在魏述等从骑、甲士的护卫下,缓缓地离去了。

    经过不长的一段道路,回到中城,牛车驶向莘公府。

    天气转暖,街上也热闹了起来,莘迩出行,为不扰民,通常都是能不打仪仗就不打仪仗,今天就没有打仪仗,只带了魏述等数十从卫而已,虽然路人见到他车前、车后皆卫士影从,知车中坐的定是朝中贵人,纷纷躲让,但毕竟没有净街,不时有唐、胡各种语言,传入车内,放到往常,莘迩这时说不得,便会从车窗往外观看,也算是小小的体察一番民情,同时欣赏一下定西王城这一派熙攘的西北都城气象,但此时此刻,他却无有这份心情。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街上热闹,车里的莘迩念头起伏。

    四时宫中与令狐乐和洽的气氛、氾丹等奏请今年给令狐乐完婚、宋鉴进见宋无暇等等近日或今天出现的诸事,与蒲秦十之八九将攻秦州这桩大事,纷沓而至,交汇於他的脑海,又有因适才永寿宫中发生的那件事而产生的香艳的回味,难以自制地时不时冒出,穿插於此数军政等事中,让他更是心绪杂乱。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莘公府。

    魏述在车外请示:“明公,是把车行入府中么?”

    於莘公府外等候莘迩召见的官吏们,无人不识魏述,见到他,便知车中人定是莘迩,蜂拥上来,拜迎了一圈。乱糟糟的声音,搞得莘迩越加思虑不定。

    他改变了回府的主意,说道:“不回府了,回家。”

    魏述与府门的门吏说了两句话,过来禀道:“明公,内史羊令在堂中等公呢。”

    “士道来了?”

    “是。”

    “那就进府吧。”

    牛车驶入府中,莘迩下车,过庭院,登入堂上。

    羊髦已在门口候迎。

    “士道,怎么不提前派人先来通传一声。等多久了?”

    “没等多久。”羊髦抽了抽鼻子,神色奇异,打量莘迩,说道,“明公,公衣上怎有脂粉香味?”

    莘迩面色微变,连忙举袖自嗅,以掩神情,佯笑说道:“脂粉味么?你也知道的,翁主快到产期了,行动不便,她是个好动的,为此烦躁得很,如今性子是一天一个样,动不动就要折腾我,今早我出门时,她非要我给我画眉,大概是画眉时,沾染到了她的衣香吧。”

    羊髦笑道:“原来如此。”他是个文雅君子,涉及到令狐妍,不好多说,就没再说了。

    两人落座。

    莘迩问道:“士道,可是有什么急事么?”

    “倒也不是什么急事,明公,是髦得了陈令史的上报,说信,李基收下了,但没有回信。”

    “不回信,亦在咱们的意料中。他收下信时,可说什么了?”

    “什么也没说。”

    却是,就在日前,听闻李基出任太原太守后,羊髦给莘迩提了个建议。

    他说,李基的祖上世为唐臣,家声清廉,北地沦陷以今,其家数代,之前又悉不肯附逆,做胡人之臣,故李基其人,他认为没准仍是心向唐室的,因此提议:可与之通信,试上一试。

    莘迩接受了他的提议,便在朝中的官吏中,找到了这个羊髦刚才提到的“陈令史”,此人亦是侨士,原籍太原,其祖上曾是李基祖上的故吏,便以此一名义,着他写了封信,秘送李基。

    莘迩想了一想,说道:“什么也没说?”

    “是。”

    “士道,你对此怎么看?”

    “髦以为,什么也没说,其实是个好消息。”

章节目录